[发明专利]双轴承绕线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47408.2 | 申请日: | 2015-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4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丸冈平周;八柄笃司;宋贤明;赵俊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李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绕线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在利用单向离合器对卷筒轴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中,能够获得大的制动力,且在线卷绕时不产生相对于卷筒轴的旋转阻力。抛投控制机构具有单向离合器、操作部件和按压部件。单向离合器具有:第一内圈,能够与卷筒轴一体旋转;第一外圈,配置于第一内圈的外周侧,且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以及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第一内圈与第一外圈之间,该单向离合器只将卷筒轴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传递至第一外圈。操作部件配置于卷筒轴的第一端外周侧,以通过旋转操作能够沿卷筒轴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绕线轮主体卡合。按压部件按压第一外圈。第一外圈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向远离按压部件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特别涉及对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轴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设置有称为抛投控制机构的制动装置,上述制动装置与卷筒轴的两端接触而对卷筒轴进行制动。现有的抛投控制用的制动装置由于在线卷绕时也发挥作用,因此在绕线时产生旋转阻力。因此,已知有使用单向离合器在卷绕时不产生制动力的制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制动装置包括与齿轮并排设置且与卷筒轴一体旋转的锥筒、能够与锥筒的外周部接触的锥状的螺旋弹簧、以及使螺旋弹簧伸缩的操作部件。螺旋弹簧的一端卡定在操作部件上,另一端与齿轮接触。在现有的制动装置中,若卷筒轴向线放出方向旋转,则螺旋弹簧的卷径减小,螺旋弹簧卷绕到锥筒上,经由锥筒对卷筒轴进行制动。并且,若卷筒轴向线卷绕方向旋转,则螺旋弹簧的卷径增大,螺旋弹簧从锥筒离开,从而解除卷筒轴的制动。这里,螺旋弹簧作为单向离合器和制动部件发挥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4540号公报。
在现有的使用单向离合器的制动装置中,螺旋弹簧的始端部固定在制动调节旋钮上。因此,在制动作用时,旋转力作用在制动调节旋钮上,从而可能导致调节位置偏移而使得制动力不稳定。并且,弹簧的末端部和与卷筒一体旋转的齿轮接触,因此,即使松开制动调节旋钮也必然在齿轮与单向离合器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制动装置在线卷绕时产生相对于卷筒轴的旋转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使用单向离合器对卷筒轴进行制动的双轴承绕线轮中,能够通过制动装置获得大的制动力,且制动装置在线卷绕时不产生相对于卷筒轴的旋转阻力。
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主体、绕线用的卷筒、卷筒轴以及制动装置。绕线用的卷筒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卷筒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并与卷筒一体旋转。制动装置对卷筒轴进行制动。制动装置具有单向离合器、操作部件以及按压部件。单向离合器具有第一内圈、第一外圈以及第一滚动体。第一内圈能够与卷筒轴一体旋转。第一外圈配置于第一内圈的外周侧,且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第一内圈与第一外圈之间。单向离合器只将卷筒轴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传递至第一外圈。操作部件配置于卷筒轴的第一端的外周侧,并以通过旋转操作能够沿卷筒轴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绕线轮主体卡合。按压部件对应于操作部件的移动来按压第一外圈。第一外圈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向远离按压部件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在该双轴承绕线轮中,在卷筒轴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第一内圈空转,不将卷筒轴的旋转传递至第一外圈,因此,制动装置不对卷筒轴施加旋转阻力。并且,在卷筒轴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卷筒轴的旋转从第一内圈经由第一滚动体传递至第一外圈。在旋转传递至第一外圈时,被按压部件按压且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向远离按压部件的卷筒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第一外圈被制动,从而对卷筒轴进行制动。这里,由于使用了辊式的单向离合器,因此在线卷绕时,制动装置在线卷绕时不产生相对于卷筒轴的旋转阻力。并且,由于对第一外圈进行制动,因此制动力产生的直径增大,通过制动装置能够获得大的制动力,并且摩擦面积增大,从而制动力稳定,耐久性增加。
第一内圈也可以与卷筒轴一体地设置。在该情况下,单向离合器的结构变得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岛野;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7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高矿化度油藏驱油用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