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件用电阻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45357.X | 申请日: | 2015-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2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超 |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用电阻炉。
背景技术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电阻炉在机械工业中用于金属锻压前加热、金属热处理加热、钎焊、粉末冶金烧结、玻璃陶瓷焙烧和退火、低熔点金属熔化、砂型和油漆膜层的干燥等。电阻炉是以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焦耳热为热源的电炉。
电阻炉以电为热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在炉内对金属进行加热。电阻炉和火焰比,热效率高,可达50-80℅,热工制度容易控制,劳动条件好,炉体寿命长,适用于要求较严的工件的加热,但耗电费用高。按传热方式,电阻炉分为辐射式电阻炉和对流式电阻炉。辐射式电阻炉以辐射传热为主,对流传热作用较小;对流式电阻炉以对流传热为主,通常称为空气循环电阻炉,靠热空气进行加热,炉温多低于650℃。按电热产生方式,电阻炉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
常见的电阻炉只有底部三个加热管,加热速度较慢,影响工件的加热效果,同时且无隔热材料,封闭不足,导致隔热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件用电阻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件用电阻炉,包括电阻炉壳体,所述电阻炉壳体内部设有呈T形结构的工件放置板,所述电阻炉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粘贴在电阻炉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电阻炉壳体纵向截面呈多边形结构,所述电阻炉壳体两个倾斜侧面上设有第一加热管,上侧面上设有第二加热管,两个竖直侧面上设有第三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与第三加热管之间长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0mm~20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与第三加热管与电阻炉壳体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三加热管之间对称布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与第三加热管,这样在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与第三加热管的作用下能够提高加热量,加热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设置隔热层,这样隔热层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实现了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阻炉壳体;2.工件放置板;3.隔热层;4.第一加热管;5.第二加热管;6.第三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工件用电阻炉,包括电阻炉壳体1,所述电阻炉壳体1内部设有呈T形结构的工件放置板2,所述电阻炉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粘贴在电阻炉壳体1的侧壁上,其中所述隔热层3的厚度为10mm~20mm,这样隔热层3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实现了节能。
所述电阻炉壳体1纵向截面呈多边形结构,所述电阻炉壳体1两个倾斜侧面上设有第一加热管4,上侧面上设有第二加热管5,两个竖直侧面上设有第三加热管6,所述第一加热管4、第二加热管5与第三加热管6之间长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管4、第二加热管5与第三加热管6与电阻炉壳体1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加热管4、第三加热管6之间对称布置,这样在第一加热管4、第二加热管5与第三加热管6的作用下能够提高加热量,加热效率大大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超,未经姜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5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危险区域检测传感器的冷却防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窑尾密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