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43233.8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6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陈宗好;车伟民;陈杰;王晓芬;童刚;张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76 | 分类号: | B60J1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门 玻璃 导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乘用车旋转式侧门玻璃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车在国内日益普及,各大主机厂的竞争日趋陷入白热化,对外观造型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作为主要外观造型的侧门玻璃导槽也备受造型关注。
现有乘用车旋转式侧门玻璃导槽根据车门的结构形势大致有三种:一、整体式车门内外板的无骨架车门玻璃导槽,玻璃导槽通过焊接内外板之间的导轨固定;二、外腰线以上为滚压件门上段与外腰线以下车门本体(内外钣)焊接形成整体车门的无骨架车门玻璃导槽,玻璃导槽通过滚压件固定;三、整体门内钣、外腰线以下车门外钣组成的混合式车门的有骨架玻璃导槽,玻璃导槽直接卡接在门内钣上。其中,前两种结构强度较第三种差、外观造型不佳且可装饰性差;第三种结构强度高,造型美观、可装饰性好,但结构对造型要求高,很难做出渐变、突变的造型,同时容易出现翘曲等固定不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其解决了传统结构常见的翘曲、离缝、变形等固定不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截面部分(1)、变截面部分(2)和卡扣(3),等截面部分(1)挤出成型,变截面部分(2)注塑成型,注塑时把等截面部分(1)放置在模具里一起注塑,从而完成等截面部分(1)和变截面部分(2)的结合;该玻璃导轨结构通过卡扣(3)与车门钣金固定。
进一步,等截面部分(1)由密实橡胶和金属骨架(13)通过复合挤出制成。
进一步,等截面部分(1)有四个与玻璃进行密封的唇边、两个与车身骨架密封的唇边以及一个包裹门钣金的唇边。
进一步,等截面部分(1)上与门钣金配合的地方设置有倒刺(11)。
进一步,变截面部分(2)是橡胶注塑件。
进一步,变截面部分(2)中还嵌入了金属镶件(24);变截面部分(2)由密实橡胶和金属镶件(24)通过二次注塑完成。
进一步,变截面部分(2)上还设置有卡扣安装孔(21)和卡扣安装沉槽(22)以与卡扣(3)配合工作。
进一步,卡扣(3)包括注销(31)和卡扣帽(32),注销(31)上对称的设置有一对倒刺结构(33)。
进一步,倒刺结构(33)为楔形倒勾结构。
进一步,卡扣帽(32)上还设置有凸台(34)。
进一步,卡扣帽(32)是矩形结构以与扣安装沉槽(22)配合工作,两个凸台(34)纵向设置在卡扣帽(32)上表面。
进一步,卡扣(3)是尼龙注塑件;注销(31)是圆柱形中空结构。
该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结构相比,本发明中的结构保留了玻璃导槽强度高,造型美观、可装饰性好的特点。而且通过采用注塑的方式,规避了只能满足等截面造型,很难做出渐变、突变等造型的问题,还通过增加镶件、卡扣规避了传统结构常见的翘曲、离缝、变形等固定不牢的问题。
(2)本发明能满足造型设计意图,结构稳定可靠、易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变截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等截面部分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中变截面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等截面部分;11—倒齿;12—第一密实橡胶;13—金属骨架;2—变截面部分;21—卡扣安装孔;22—卡扣安装沉槽;23—第二密实橡胶;24—金属镶件;3—卡扣;31—注销;32—卡扣帽;33—倒刺结构;34—凸台;4—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导轨结构,包括等截面部分1、变截面部分2和卡扣3。等截面部分1和变截面部分2通过注塑工艺结合在一起,再通过卡扣3与车门钣金固定。玻璃导槽的等截面部分1为橡胶与铝骨架复合,通过挤出成型,定长切断的方法获得规定的截面以及一定的长度。然后,将等截面部分1放在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制成同时含有变截面与等截面的半成品。卡扣3直接卡在玻璃导槽的变截面部分2注塑预留的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32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除冰雪车罩
- 下一篇:一种全地形车水上推进减阻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