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管快插接头及其安装、拆卸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39888.8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6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岭;尚晓虎;廖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7/084 | 分类号: | F16L37/0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接头 及其 安装 拆卸 方法 | ||
1.一种油管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体、第二接头体和卡环;
所述第一接头体为圆筒形结构,其沿轴线设置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小孔端与所述第二接头体相配合,所述阶梯孔的大孔端与所述卡环相配合;
所述第二接头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包括油管连接部、卡接部和插接部;所述油管连接部的一端套接有油管,另一端与所述卡接部相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体的中部,且与所述卡环相配合;所述插接部一端与卡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小孔端相配合;
所述卡环为圆筒形结构,其插入至所述第一接头体内;所述卡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内壁面相配合,所述卡环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接头体的外壁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接头体同轴;
所述卡环包括有环形凸起、弹片和挡板,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卡环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配合;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下方,且向所述卡环的轴线方向弯曲;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卡环的末端,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面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小孔端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接头体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直径,所述卡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油管连接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接头体同轴,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至少为两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下方,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接部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所述卡环装入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当推入过程中所述环形凸起到达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时,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相配合对所述卡环进行限位,同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最外侧端面相抵靠;
其次,将所述第二接头体装入至所述卡环内,推动所述第二接头体使得所述插接部向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小孔端移动,在推动的过程中所述卡接部不断压缩所述弹片,直至所述弹片越过所述卡接部;
再次,将所述第二接头体向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小孔端继续推动,当所述弹片越过所述卡接部后向内回弹,以阻止所述第二接头体脱出,当所述环形密封圈到达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时,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相配合对所述第二接头体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油管快插接头的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专用拆卸工具插入至所述油管连接部与所述卡环之间的空隙,推动所述专用拆卸工具向内运动,直至所述专用拆卸工具将所述弹片顶至所述卡环的内壁上;
其次,将所述第二接头体向外拉出,此时所述环形密封圈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脱出,继续拉动所述第二接头体,当所述卡接部越过所述弹片后,所述弹片自然回弹,以便于所述第二接头体脱出;
再次,将所述挡板向外拉出,此时所述环形凸起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中脱出,继续拉动所述卡环从所述第一接头体的大孔端内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98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阵列式弹性扭转支承
- 下一篇:新型防松螺母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