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上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38860.2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6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S·本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71/00 | 分类号: | B65H71/00;D01H1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交叉 卷绕 筒子 纺织机 上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上蜡装置,该上蜡装置具有蜡体,该蜡体以可沿轴向移位的方式安装在支承壳体中,并且在卷绕操作过程中,该蜡体的前部对应于正在运行的、横移的纱线。
背景技术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上蜡装置在纺织机行业已被公知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专利文献中以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过详细说明。
这种类型的上蜡装置如公知的,主要用于减少纱线的摩擦系数。换句话说,当纱量较少的纺纱管纱被重绕以形成纱量较大的交叉卷绕筒子时,例如,在自动交叉卷绕机上,改善纱线的运行和滑动性能的蜡颗粒被施加给纱线,这特别是在随后的处理操作过程中,例如在针织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
在例如由CH 706 608 A2或DE 40 10 469Al已知的上蜡装置中,蜡体绕其中心纵向轴线缓慢旋转,以便尽可能均匀地磨损蜡体并由装载装置装载在正在运行的纱线的方向上。在这一过程中,蜡体的端面接触正在运行和横移的纱线并给它上蜡。
在这种类型的上蜡装置中,各种结构可被用作装载装置以使蜡体移位,该蜡体不可转动,但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可驱动的支承轴上。在CH 706 608 A2中例如描述了一种布置在支承轴上的蜡体后面的螺旋弹簧,该弹簧沿正在运行的纱线的方向轴向装载蜡体。
在DE 40 10 469 A中也描述了一种可比较的装载装置。在这种已知的上蜡装置中,蜡体由附加装载杆装载,而该附加装载杆又经受预应力柔性弹簧的弹簧作用。蜡体在这里保持与运行的纱线的持续接触。
在这些已知的上蜡装置中,蜡体的工作位置(通过该工作位置,可以确定所述纱线的接触角度(looping angle)以及进而确定或多或少的蜡施加量)也可由可调的路径限制装置预定。
然而,这些已知的上蜡装置的缺点也是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即,在这些上蜡装置中,蜡经常被过量地供给运行中的纱线,以确保在所有情况下纱线都被适当地上蜡。换言之,在已知的上蜡装置中,经常伴有过大的纱线接触角度以及因此导致的过量的蜡施加。
由于由正在运行的纱线从蜡体带走的蜡颗粒常常不够牢固地附在纱线上,因此这种上蜡装置不仅需要高的蜡消耗,而且在相对短的时间之后就已经导致上蜡装置的污染,并且由于重力而导致尤其是布置在上蜡装置下方的工作站部件的严重污染。
因此与这种类型的上蜡装置相关地,在过去已经提出了,将可转动的蜡体布置在固定封盖内,或者至少在蜡体下方安置收集槽,不被运行的纱线夹带的研磨的蜡颗粒可以被收集在该收集槽中。
例如在DE 43 38 453Al,DE 103 42 009 A1或DE 10 2005 028 751A1中所描述的这种上蜡装置(通过容器收集落下的蜡颗粒),已在实践中因自动交叉绕线机的工位站的非常有限的空间条件而被证明不是很有利的。此外,这种类型的上蜡装置具有不必要的高蜡消耗的缺点。
此外,已知的上蜡装置的缺点在于,在纱线批次变化中(由于出现新的纱线材料而需要调整上蜡条件),总是需要非常费力和耗时地调整蜡体的止档。换言之,在已知的上蜡装置情况下,蜡应用率的变化总是需要蜡体中的纱线的接触角度发生变化,并因此需要校正蜡体的止挡。
发明内容
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基于以下目的,即提供一种上蜡装置,其中,一方面保证基本上避免在卷绕操作过程中不希望的蜡磨损,另一方面确保运行的纱线总是以最佳方式被上蜡。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上蜡装置来实现,其中以如下方式将上蜡孔眼定位在上蜡装置的支承壳体的前侧的区域中,即使得正在横移的纱线以固定的基本接触(looping)被引导。此外,上蜡装置具有进给装置,该进给装置允许蜡体在上蜡孔眼的方向上以可调整的、限定的方式进行轴向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势不仅在于,通过使用进给装置来确保蜡体总是根据需要被精确地进给至正在运行的纱线上,而且通过位于上蜡装置的支承壳体的前侧的上蜡孔眼来确保纱线在上蜡装置的区域中以足够的接触力被引导,这对于纱线的上蜡应用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进给装置可确保在整个卷绕过程中相对敏感的蜡体始终以相对低的恒定压力施加在正在运行的纱线上,其中正在运行的纱线的接触角度由上蜡孔眼固定地预先确定。这种实施方式一方面导致纱线的最佳上蜡,另一方面,使得蜡体颗粒的磨损最小化。此外,通过用于蜡体在支承壳体的前侧的上蜡孔眼的配置有利地防止了很大一部分被施加至运行的纱线的蜡颗粒立即再次被从纱线剥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8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