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调Q激光振荡器及其调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38614.7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昕;陆效明;冷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3/11 | 分类号: | H01S3/11;H01S3/1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张宁展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模式 切换 激光 振荡器 及其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Q激光脉冲源,特别是一种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调Q激光振荡器,在其运行状态下可以通过调节实现两种工作模式间的切换。
背景技术
调Q激光技术通过调节谐振腔的品质因数Q值,即改变谐振腔内损耗,从而获得激光巨脉冲输出。调Q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激光脉冲峰值功率,极大拓展了脉冲激光器的应用领域。调Q的基本原理为:在泵浦初期,谐振腔处于低Q值状态,即谐振腔内损耗较大,泵浦能量转化为增益介质内的储能;当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大谐振腔Q值,即谐振腔内损耗降低,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转化为激光能量。按照储能控制方式的不同,调Q激光脉冲源主要可分为增益介质储能调Q激光器和谐振腔储能调Q激光器。
增益介质储能调Q激光器的工作模式可描述为:在泵浦初期,谐振腔处于低Q值状态,激光振荡无法建立,泵浦能量转化为增益介质内的储能;当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大谐振腔Q值,在谐振腔内形成激光振荡,同时腔内光能耦合输出为激光脉冲能量。
谐振腔储能调Q激光器的工作模式可描述为:在泵浦初期,谐振腔处于低Q值状态,激光振荡无法建立,泵浦能量转化为增益介质内的储能;当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大谐振腔Q值,在谐振腔内形成激光振荡,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转化为腔内光能;当腔内光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其输出至谐振腔外而形成激光脉冲。
传统的调Q激光振荡器(李相银等编著.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28)仅能实现如前所述的两种工作模式之一。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激光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工程化要求。不仅要增强激光器的稳定性,还需发展其多功能性与可调节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调Q激光振荡器及其调节方法,利用该激光振荡器可以实现两种工作模式:增益介质储能调Q和谐振腔储能调Q工作模式,并能在其运行状态下方便的实现两种工作模式间的切换与调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调Q激光振荡器,由第一0°反射镜和第二0°反射镜构成激光谐振腔,电光开关、激光增益介质依次置于谐振腔内,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偏振透-反射装置和第一λ/4波片,所述的偏振透-反射装置置于所述的电光开关和激光增益介质之间,所述的第一λ/4波片置于激光增益介质和第二0°反射镜之间,所述的第一λ/4波片安装在波片调节架上,所述的电光开关和第一λ/4波片用于调Q激光振荡器工作模式的切换与调节,所述的偏振透-反射装置用于偏振光的透射与反射以及激光的输出。
所述的电光开关为普克尔斯盒,或普克尔斯盒与第二λ/4波片的组合。
所述的偏振透-反射装置为偏振棱镜、或薄膜偏振镜、或偏振棱镜与薄膜偏振镜的组合。
所述的工作模式可切换的调Q激光振荡器的调节方法,其特点在于,由增益介质储能调Q工作模式切换至谐振腔储能调Q工作模式的调节步骤如下:
①调节第一λ/4波片的光轴取向,用激光能量计监测输出激光脉冲能量,当光轴取向与谐振腔内激光偏振方向相平行或正交时,输出激光脉冲能量为零;
②改变电光开关的关闭时间,可用光电探头和示波器监测谐振腔内激光振荡情况,当谐振腔内储存光能达到最大值时关闭电光开关,输出激光脉冲能量;
由谐振腔储能调Q工作模式切换至增益介质储能调Q工作模式的调节步骤如下:
①改变电光开关的关闭时间,可用光电探头和示波器监测谐振腔内激光振荡情况,当谐振腔内激光振荡过程已结束时再关闭电光开关,输出激光脉冲能量为零;
②调节第一λ/4波片的光轴取向,可用激光能量计监测输出激光脉冲能量,优化使得输出激光脉冲能量达到最大值。
所述调Q激光振荡器的第一工作模式,增益介质储能调Q,可描述为:在泵浦初期,电光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以第一0°反射镜、第二0°反射镜为端镜的谐振腔内损耗较大,激光振荡无法建立,泵浦能量转化为激光增益介质内的储能;当激光增益介质内的储能达到最大值时,开启电光开关,即以第一0°反射镜、第二0°反射镜为端镜的谐振腔内损耗降低,可调节第一λ/4波片的快(慢)轴取向,在谐振腔内形成激光振荡,同时腔内光能经偏振透-反射装置输出为激光脉冲能量;待谐振腔内激光振荡过程结束后,再关闭电光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8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