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同步缸技术的空间连杆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8216.5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凯;杨敬伟;杨韬仁;闫金宝;王佃武;马福文;郭治富;康鹏;叶竹刚;车立明;刘长龙;宋明江;乔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00 | 分类号: | B62D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同步 技术 空间 连杆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运输车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同步缸技术的空间连杆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井下无轨车辆运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以轻型运人车辆、重型特种车辆以及短壁机械化开采运输车辆为代表的多领域产品系列。由于井下作业环境空间狭窄,要求运输车辆机动灵活、转弯半径小,因此对转向机构有着特殊的要求。现有某型运输车辆转向机构由上转向臂、下转向臂、纵拉杆、横拉杆、转向块等组成,左右转向块之间的同步由同步轴实现。由于一个纵拉杆通过上转向臂带动一个摆动轮毂回转,还需要通过两个下转向臂及横拉杆带动对侧摆动轮毂回转,因此纵拉杆及上转向臂受力较为恶劣,且整个转向机构的传递路线较长,刚度较差,易于变形,传递路线长也造成设计性较差,导致同侧摆动轮毂摆动角度一致性不足。同时因为两侧摆动轮毂由横拉杆连接的缘故,两侧之间车轮跳动会互相影响,不适应于应用独立悬架的场合。
由于两侧转向油缸的同步精度取决于同步轴,同步轴的同步精度完全取决于同步轴刚度,同步轴刚度基本取决于同步轴直径,而同步轴直径受限于车辆空间要求,因此,该类由同步轴实现同步的运输车辆的同步精度受井下空间的限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转向机构的刚度不足、同步偏差大、不适用于独立悬架结构等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缸技术的空间连杆转向机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同步缸技术的空间连杆转向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转向连杆机构以及实现两组转向连杆机构同步转向的同步缸控制单元,所述每组转向连杆机构包括由摆动轮毂和固定座铰接构成的前轮边减速器和后轮边减速器,前轮边减速器和后轮边减速器通过连杆组连接,所述连杆组包括依次铰接的前转向臂、短纵拉杆、副转向块、中间连杆、主转向块、长纵拉杆和后转向臂,所述前转向臂、后转向臂分别与对应的前轮边减速器、后轮边减速器连接;
所述的连杆组还连接有转向油缸,转向油缸的活塞杆与主转向块铰接,所述的两个转向油缸均与同步缸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的同步缸控制单元包括同步缸和液压泵,同步缸的左腔体、右腔体分别与两组转向连杆机构对应的转向油缸连接,同步缸的中间腔体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液压泵与同步缸的回路中连接有转向阀。
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还连接有补液回路,所述的补液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减压阀、换向阀和互锁单向阀组,互锁单向阀组与两个转向油缸连接。
所述的短纵拉杆与前转向臂、副转向块之间通过球铰链连接,长纵拉杆与主转向块、后转向臂之间也是通过球铰链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原有基于同步轴的同步结构,其同步精度可用同步轴扭转变形角度来度量,车辆原地转向时,测试同步轴扭转变形角度约0.6°~0.8°,而本发明左右两侧转向连杆机构的同步转向是通过同步缸使两个转向油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油液作用面积比高度一致来实现的,两个转向油缸的进油是由同步缸的左腔体、右腔体进行容积式的强制同步,车辆原地转向时油缸行程偏差换算为同步轴扭转变形角度约为0.1°~0.2°,同步精度更高;同时能通过补液回路进行补液并调整转向油缸的零位,进一步保证了同步转向的精度。
2、本发明所述转向机构中的一个纵拉杆和转向臂只带动一个轮毂回转,受力较小,约为原有结构受力大小的1/2;同时摆动轮毂至相应转向块(主、副转向块)的传递路线短,整体刚度大,与原结构对比,相同转矩下变形量减小了约2/3,变形更小。
3、主转向块、副转向块和中间连杆的设计性好,可保证同侧轮毂摆动角度达到较高的一致性。
4、左右两侧转向连杆机构之间没有连杆及同步轴连接,解放了车辆中部空间,更适用于井下空间要求受限的场所,适用更广泛。
5、每个轮边减速器的摆动轮毂只通过纵拉杆与转向块发生联系,排除了单个轮边减速器跳动时对其余轮边减速器的影响,能适用于应用独立悬架的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步缸控制单元的原理图;
图3为同步缸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摆动轮毂、2-前转向臂、3-球铰链、4-固定座、5-短纵拉杆、6-副转向块、7-中间连杆、8-主转向块、9-长纵拉杆、10-后转向臂、11-转向油缸、12-同步缸、13-转向阀、14-液压泵、15-减压阀、16-换向阀、17-互锁单向阀组;
121-左腔体、122-中间腔体、123-右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8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减少驾驶舱顶与方舱前壁角反射的雷达隐身导流罩
- 下一篇:建筑用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