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气衣服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5538.4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2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洪金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帝佳妮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27/12 | 分类号: | A41D27/12;A41D27/10;A41D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衣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气衣服。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把健康视为人生的一大财富,尤其在穿着方面更加注重衣服的品质和功能,现有的衣服在穿着过程中,衣服的袖口部分特别容易沾满污渍,由于衣服与衣袖为一体结构,必须同时进行清洗,拆洗不方便,而且穿着过程中容易磨损,降低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衣服面料之间都是密封结构,透气性能差,特别是在走路、骑自行车等运动场合,更会感到不舒服,人们皮肤会始终处于潮湿状态,促使微生物滋长,既不舒适也不利于健康。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亟待研发出一种具有透气功能的衣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气性能好的透气衣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透气衣服,包括:衣服本体和设置在衣服本体两侧的衣袖,所述衣服本体与衣袖之间通过拉链相连接,在所述上衣本体的两侧分别缝制有与拉链相互配合的拉链挡体,在所述衣袖的袖口部分上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衣服本体包括:纯棉内层和远红外纤维外层,在所述远红外纤维外层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台型凸起,所述圆台型凸起通过粘胶与纯棉内层相连接,相邻圆台型凸起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锥形透气腔,在所述远红外纤维外层内均匀设置有与圆台型凸起一一对应的若干Y型通道,所述Y型通道的一端与衣服本体的外侧空气相互连通,所述Y型通道的另外两端分别垂直与圆台型凸起的锥面与锥形透气腔相互连通,在所述纯棉内层内均匀设置有若干直通道,所述直通道与圆台型凸起交错设置,所述直通道的一端与锥形透气腔相互连通,所述直通道的另一端与衣服本体的内侧空气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透气衣服,衣服与衣袖之间通过拉链相连接,能够随时进行拆洗,清洗方便,在袖口部分设置耐磨层也可以直接将袖口部分用耐磨材料制成,袖口耐磨损,穿着起来时尚美观,大大延长了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多层面料之间设置锥形透气腔并通过Y型通道和直通道将衣服内侧和外侧的空气相互连通,透湿,排汗,透气效果好,满足了人们的穿着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透气衣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透气衣服多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衣服本体,2、衣袖,3、拉链,4、拉链挡体,5、耐磨层,6、纯棉内层,7、远红外纤维外层,8、圆台型凸起,9、粘胶,10、锥形透气腔,11、Y型通道,12、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透气衣服,包括:衣服本体1和设置在衣服本体1两侧的衣袖2,所述衣服本体1与衣袖2之间通过拉链3相连接,在所述上衣本体1的两侧分别缝制有与拉链3相互配合的拉链挡体4,在所述衣袖2的袖口部分上设置有耐磨层5,所述衣服本体1包括:纯棉内层6和远红外纤维外层7,在所述远红外纤维外层7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圆台型凸起8,所述圆台型凸起8通过粘胶9与纯棉内层6相连接,相邻圆台型凸起8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锥形透气腔10,在所述远红外纤维外层7内均匀设置有与圆台型凸起8一一对应的若干Y型通道11,所述Y型通道11的一端与衣服本体1的外侧空气相互连通,所述Y型通道11的另外两端分别垂直与圆台型凸起8的锥面与锥形透气腔10相互连通,在所述纯棉内层6内均匀设置有若干直通道12,所述直通道12与圆台型凸起8交错设置,所述直通道12的一端与锥形透气腔10相互连通,所述直通道12的另一端与衣服本体1的内侧空气相互连通。
上述透气衣服,衣服与衣袖之间通过拉链相连接,能够随时进行拆洗,清
洗方便,在袖口部分设置耐磨层也可以直接将袖口部分用耐磨材料制成,袖口耐磨损,穿着起来时尚美观,大大延长了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多层面料之间设置锥形透气腔并通过Y型通道和直通道将衣服内侧和外侧的空气相互连通,透湿,排汗,透气效果好,满足了人们的穿着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帝佳妮服饰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帝佳妮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55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