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4510.9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1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灿;余林;李庆;李俊;宋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4 | 分类号: | B28C9/04;B28C7/04;B28C7/06;B28C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轨道结构从根本上取消了传统轨道的轨枕和道床,改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钢轨,并在轨道板与底座之间充填一种特殊的自密实混凝土砂浆,该砂浆可以代替道碴的功能,在列车运行中起稳定和缓冲作用,确保高速列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目前,现有的自密实混凝土砂浆通常由两种途径搅拌而成:
1)采用混凝土搅拌站集中生产模式完成砂浆搅拌,然后通过搅拌运输车运到施工现场。
这种搅拌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没有专用设备,搅拌设备中的各个装置在搅拌站分散布置,不易搬运、运输,不方便使用;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敏感性强,在搅拌过程中,配方中的组份流失严重,将会导致砂浆不合格;
由于运输距离较远,砂浆在运输过程易产生离析,而且现场无法把控加入添加剂的时间;
相对普通混凝土的用量,自密实混凝土用量较少,每次搅拌前都要对搅拌站进行全面清理,施工准备时间过长,效率低下,作许多无用的重复工作。
2)采用一种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设备,现场搅拌。
这种搅拌方式的采用容积式计量,根据自密实混凝土中各物料所占体积来确定用量,按单位时间内均匀输送作为计量依据,物料输送计量通过同一套驱动装置联动来实现。因此,物料的输送采用连续计量、连续供料、连续搅拌、连续出料的四连模式。
这种搅拌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采用连续式搅拌,会因搅拌时间不足而导致砂料的粘稠度不均匀;
采用连续容积计量的方式,没有与重量计量法的参数进行转化,使得计量的精度较低;
缺少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易出现空仓等现象;
无数据上传系统,无法对实际的生产数据进行远程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设备不易搬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搅拌设备,包括骨料储存仓、粉料储存仓和搅拌器,骨料储存仓和粉料储存仓均与搅拌器连通,搅拌设备还包括:箱体,骨料储存仓、粉料储存仓和搅拌器均安装在箱体内;其中,箱体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螺旋输料机,螺旋输料机的进料口与粉料储存仓的出料口连通,螺旋输料机的出料口与搅拌器的进料口的连通。
进一步地,螺旋输料机包括第一输料段、第二输料段和粉料计量称,粉料计量称设置在第一输料段和第二输料段之间,第一输料段的进料口与粉料储存仓的出料口连通,第一输料段的出料口与粉料计量称的进料口连接,第二输料段的进料口与粉料计量称的出料口连接,第二输料段的出料口与搅拌器的进料口的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输料段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输料支段和第二输料支段,第一输料支段的进料口与粉料储存仓的出料口连通,第一输料支段的出料口与第二输料支段的进料口连通,第二输料支段的出料口与粉料计量称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输料支段水平设置,第二输料支段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粉料计量称包括粉料计量仓,粉料计量仓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气体通入的气体通断控制阀。
进一步地,粉料储存仓的底部安装有朝向粉料储存仓的出料口喂料的喂料杆,搅拌设备还包括驱动喂料杆转动的粉料喂料电机。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骨料计量称和皮带输料机,骨料计量称的进料口设置在骨料储存仓的出料口的下方,皮带输料机的一端设置在骨料计量称的出料口的下方,皮带输料机的另一端设置在搅拌器的进料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骨料储存仓和粉料储存仓均设置在搅拌器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骨料储存仓和粉料储存仓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添加剂储存箱,添加剂储存箱设置在搅拌器与粉料储存仓之间,添加剂储存箱的出料口与搅拌器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第一计量桶,第一计量桶安装在添加剂储存箱和搅拌器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计量桶与添加剂储存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计量泵。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设置在粉料储存仓的远离搅拌器的一侧,储水箱的出料口与搅拌器的进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搅拌设备还包括第二计量桶,第二计量桶安装在储水箱和搅拌器之间的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45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