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穿戴式手势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4055.2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谦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手势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部姿势与位置的感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穿戴式手势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在对新型人机交互技术进行不懈的探索。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实现的方便、先进、可靠的人机交互系统迎刃而生,很多畅销的电子产品也是由于出色的人机交互手段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任天堂的WII游戏机,其人机交互手段采取了通过游戏机遥控器内部的加速度(倾角)传感器介入人和游戏的交互方式,从而战胜了其他技术,突出了任天堂技术的先进;SONY公司的PLAYSTATIONIII、微软公司的X-BOX以及美国APPLE公司的IPHONE、IPAD,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产品的人机交互手段的先进,比如其接触屏幕界面的电容传感器和画面横竖切换的加速度传感器(倾角)等。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一般都是基于开关或者传感器部件,例如键盘、鼠标、触摸屏,游戏控制遥杆,遥控器和游戏平板,现有技术中的输入方式仍然很难满足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需求。最近一些年,手势识别的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例如在微软公司的公开号为US20100199228A1(公开日为2010年8月5日)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深度摄像头捕获并分析用户的身体姿态,并将其解释为计算机命令的方案;类似的手势识别方案还可以通过照相机、激光雷达、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来完成。
但是,通过光学设备来完成手势识别的技术方案识别一个手势通常需要10秒钟,这种速度很难满足电子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384461.X(公开日为2011年11月28日)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手势识别装置不需要光学设备的辅助,而是采用多维度磁场传感器和多维度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手势识别,能够替代现有的人机交互装置而通过手势实现人机交互,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人机交互系统的复杂性,且具有识别速度快以及一定的灵活性等特点。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为了让手势识别装置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还需要提供一种如何更加方便地让传感器配戴至手指上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指环上的传感器配戴至手指上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配置至用户手指上,而且成本低的易穿戴式手势识别装置及手势识别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提供一种易穿戴式手势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识别手势弯曲角度和/或手指弯曲速度的感应模块,该感应模块随着手势弯曲角度和/或手指弯曲速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电信号;
信号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感应模块的生成的电信号发射至外部;
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的指环套接部;
其中,所述套接部设置成可伸缩的环状,或者设置成包括至少一个可弯曲的自由端部,并且所述自由端部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包括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的PVDF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包括RFID。
进一步地,所述电信号发射至与所述感应模块配合的手环组件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信号发射至与所述手势识别装置相连的电子装置内。
进一步地,所述套接部设置成包括至少一个可弯曲配合的自由端部时,所述自由端部包括粘贴剂。
进一步地,所述套接部包括四个设置有粘贴剂的自由端部,并且每两个自由端部分别位于手指关节的两侧,所述手势识别装置中的感应模块覆盖所述手指关节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感应模块检测结果,生成对应的输入参数;射频发射器,用于产生预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的无线射频识别器,用于将接收所述射频发射器发射的预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并且将所述预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感应模块;其中,所述感应模块处于正常状态时,可以被产生振荡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振荡信号判断所述感应模块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设置于一个指环内部,所述指环可以套接于用户的手指上;并且所述指环的本体可以作为用于传输振荡信号的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40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器
- 下一篇:光导纤维七彩发光键盘及其主板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