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后视镜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33443.9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励勋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狮球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4 | 分类号: | B60R1/04;B60R1/1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9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视镜 | ||
1.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一壳体(1)、设在壳体(1)内的镜片(2)以及一连接在前挡风玻璃上的支架,所述的壳体(1)与支架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还包括一用于记录行车影像的行车记录模块,所述的行车记录模块包括一摄像头(3)、一显示模块(4)、一图像处理模块、一存储卡模块、按键模块(5)、多个照明灯(6)、多个光感模块(7)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的摄像头(3)、显示模块(4)、图像处理模块、存储卡模块、按键模块(5)、多个照明灯(6)、多个光感模块(7)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的摄像头(3)、显示模块(4)、存储卡模块、按键模块(5)、多个照明灯(6)、多个光感模块(7)均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的摄像头(3)和壳体(1)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摄像头(3)拍摄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镜片(2)上还设有一通孔(8),所述的显示模块(4)安装通孔(8)内;所述的多个光感模块(7)设置在壳体(1)的前表面上;所述存储卡模块的存储卡插入口(9)、电源模块的电源插口(10)分别在壳体(1)上。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内后视镜实现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外界光线强度为N级,对应地设定多个照明灯(6)的光照强度有N级、显示模块(4)的背光强度有N级,所述的外界光线强度与多个照明灯(6)的光照强度、显示模块(4)的背光强度一级一级对应;
a、通过多个光感模块(7)获得的多个车外光线强度数据;
b、计算出多个车外光线强度数据的平均值;
c、判断平均值的外界光线强度级别;
d、根据判断出来的外界光线强度级别,将对应的多个照明灯(6)的光照强度、显示模块(4)的背光强度调整至相应级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半球体(11)和第二半球体(12);所述的摄像头(3)安装在第一半球体(11)内,所述第一半球体(11)的上下两侧设有两个水平切面(13),所述的第二半球体(12)内设有容置第一半球体(11)的第一凹槽(14),所述的第一半球体(11)转动配合在第一凹槽(14)内;所述第二半球体(12)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垂直切面(15),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容置第二半球体(12)的第二凹槽(16),所述的第二半球体(12)转动配合在第二凹槽(1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照明灯(6)均为LED灯;所述的多个照明灯(6)均匀地设置在摄像头(3)外边缘的壳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球体(11)的上边缘设置有用于给摄像头(3)挡光的帽沿(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还包括一能够安装在原车内后视镜上的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夹块(18)、两个活动夹块(19)以及多个用于吸附原车内后视镜镜面上的吸盘(29);所述的吸盘(29)固定在在壳体(1)的前表面上;所述的两个固定夹块(18)设在壳体(1)的前表面的上侧;所述的两个活动夹块(19)设在壳体(1)的前表面的下侧且所述的两个活动夹块(19)上下滑动配合在壳体(1)的前表面上;所述的两个固定夹块(18)和两个活动夹块(19)上分别设有一橡胶摩擦块(20),每个橡胶摩擦块(20)的端部还设有一限位块(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夹块(19)的内侧端设有一滑块(22)和两个导向柱(23),所述的壳体(1)内分别设有供滑块(22)、导向柱(23)、活动夹块(19)的滑槽(24)、导向柱槽(25)、夹块凹槽(26);所述的滑块(22)滑动配合在滑槽(24)内,所述的导向柱(23)滑动配合在导向柱槽(25)内,所述的活动夹块(19)滑动配合在夹块凹槽(26)内;所述的导向柱(23)上套接有拉簧(27),所述拉簧(27)的一端与导向柱槽(25)的内底端连接,所述拉簧(27)的另一端与导向柱(2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狮球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狮球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34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带带感耐久性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带有手控卷筒的安全逃生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