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聚乙烯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3106.X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4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留忠;李晓庆;周建勇;严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23/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体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 分散体系 制备 过滤收集产物 真空干燥处理 尺寸可控 高速搅拌 颗粒形态 球型载体 烃类溶剂 制备过程 类球形 溶剂 球型 收率 洗涤 冷却 并用 | ||
本发明属于粉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将HDPE分散于溶剂中;加入球型载体,高速搅拌处理,形成HDPE‑载体分散体系;将HDPE‑载体分散体系冷却至恒温温度;过滤收集产物,并用烃类溶剂洗涤;对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处理。本发明提供的HDPE粉体材料颗粒形态呈类球型,且具有尺寸可控、分布均匀等特点;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实施,且类球形粉体材料产物收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工产品精细化的大趋势,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粉体材料正在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产量迅速增长。高分子粉体材料在涂装、填料、粘合剂、医药、化妆品、烧结工件等领域中的应用正快速发展。随着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粉体材料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3D打印技术中又以SLS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发展最迅速,该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制件强度和韧性好,制备成本低等特点。
SLS技术是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采用分层制造叠加原理,将粉末材料直接成形为三维实体零件,不受成形零件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不需任何工装模具。成形材料是SLS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烧结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精度及其成形速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烧结件的用途以及SLS技术与其它快速成形技术的竞争力。目前,可应用于SLS技术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和陶瓷等。由于高分子材料与金属及陶瓷材料相比,具有成形温度低、烧结激光功率小、精度高等优点,成为应用最早,也是应用最多、最成功的SLS成形材料,在SLS成形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SLS技术要求高分子材料能被制成平均粒径在10-100μm之间的固体粉末材料,在吸收激光后熔融(或软化、反应)而粘接,且不会发生剧烈降解。目前,用于SLS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热塑性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热塑性聚合物又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种。但是与无机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的热敏性高、粘弹性强、韧性大、将其制成粉体材料难度大。高分子粉体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乳液或悬浮聚合法、溶剂沉淀法和机械粉碎法等方法。溶剂沉淀法是聚合物的大分子受到溶剂分子的作用,克服了与内部大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离开溶质表面,通过扩散作用分散到溶剂中去,经过处理,高分子化合物以粉体状态析出。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大品种通用塑料,应用领域广泛。HDPE无毒、廉价、质轻,有较高的刚性、优良的加工性、优异的耐湿性及化学稳定性,但其不易制备粉体材料,难以形成颗粒尺寸合理,均匀的类球型颗粒形态。
CN103980590介绍了一种增韧的HDPE 3D打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由HDPE、碳纳米管、增韧母料、稳定剂组成,制备过程如下: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3D打印材料,其中增韧母料由乙丙弹性体与稀释剂、阻交联剂和自由基引发剂在120-130℃下反应得到,其中的碳纳米管组分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该发明采用共混制备路线,制备的材料不具有均匀的类球型颗粒形态。
CN104177631A涉及一种塑料粉体球化方法,该方法是将细化的塑料原料粉末加入分散介质中并加热搅拌,使两者均匀混合后停止加热,将混合溶液逐渐降温,塑料粉体逐渐析出硬化,最后清洗干燥得到塑料粉体产品。该发明制备过程中,未加入任何载体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制备的材料颗粒形态呈类球型,且具有尺寸可控、分布均匀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高密度聚乙烯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HDPE分散于溶剂中;
(2)加入球型载体,高速搅拌处理,形成HDPE-载体分散体系;
(3)将HDPE-载体分散体系冷却至恒温温度;
(4)过滤收集产物,并用烃类溶剂洗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31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