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包抗氧化剂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2899.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黎光正;陈涛;汪波;宋永红;郑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5/02 | 分类号: | C09K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702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包 抗氧化剂 及其 制作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包耐火砖的抗氧化剂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炼钢厂钢包的工作层大多数为含碳耐火砖,而含碳耐火砖有个缺点是存在高温氧化现象,新砌筑的钢包在烘烤过程中,含碳砖表面会发生部分氧化,造成含碳砖表层出现脱碳层,在新砌钢包投入使用数次后,含碳砖表层的脱碳层会发生脱落现象,脱碳层的厚度大约在10-20cm之间,如此便会降低钢包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钢包新砌耐火砖在烘烤时会出现氧化,形成脱碳层等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耐火砖在烘烤时出现脱碳层的抗氧化剂以及制作和使用该抗氧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钢包抗氧化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岭土:10~25%、石英粉:5~15%、含钛高炉渣:10~20%、硼酸:20~30%、石墨:5~15%、打结料:5~15%、长石粉:5~15%。
进一步的是,所述含钛高炉渣为利用钒钛磁铁矿进行高炉冶炼后的含二氧化钛高炉渣。
进一步的是,所述打结料为工业炉窑拆除炉窑后的内衬打结耐火材料。
制作该钢包抗氧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对各原料进行称重,然后将其混合搅拌均匀并进行熔炼,待水分完全蒸发后进行冷却,最后取出物料进行破碎、研磨,即得到干燥粉末状的钢包抗氧化剂。
使用该钢包抗氧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制得的钢包抗氧化剂粉末与水按照重量比1:3至1:10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用气泵和喷枪将混合物喷涂在钢包新砌含碳砖表面,最后进行烘烤,使水分蒸发,钢包抗氧化剂便附着在含碳砖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钢包抗氧化剂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并且具有很强的粘性,能牢牢贴合附着在含碳耐火砖表面,在烘烤时能有效防止含碳耐火砖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避免了形成脱碳层,有效延长了钢包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钢包抗氧化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岭土:10~25%、石英粉:5~15%、含钛高炉渣:10~20%、硼酸:20~30%、石墨:5~15%、打结料:5~15%、长石粉:5~15%。
进一步的,所述含钛高炉渣为利用钒钛磁铁矿进行高炉冶炼后的含二氧化钛高炉渣。
进一步的,所述打结料为工业炉窑拆除炉窑后的内衬打结耐火材料。
这些原料够成的混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并且粘黏性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耐火性,将其涂抹在钢包新砌的耐火砖表面,能有效隔绝耐火砖与氧气的接触,从而保护耐火砖,延长钢包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钢包抗氧化剂的制备和使用。
1、本发明钢包抗氧化剂的制备
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对各原料进行称重,然后将其混合搅拌均匀并进行熔炼,待水分完全蒸发后进行冷却,最后取出物料进行破碎、研磨,即得到干燥粉末状的钢包抗氧化剂。将钢包抗氧化剂做成粉末状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存放,如普通的水泥一样,存放时需要放在空气干燥的地方,避免与水接触,使用时再加水混合即可。
2、本发明钢包抗氧化剂的使用
为了体现本发明钢包抗氧化剂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发明人做了两组试验,分别为实施例1、实施例2,两个实施例采用不同的物料配比,在与水混合后用气泵和喷枪将混合物喷涂在钢包新砌含碳砖表面,最后进行烘烤,使水分蒸发,钢包抗氧化剂便附着在含碳砖表面。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检测使用与不使用该钢包抗氧化剂两种情况下耐火砖的损坏程度来判断钢包抗氧化剂的性能。
实施例1
按照高岭土重量比15%,石英粉重量比7%,含钛高炉渣重量比20%,硼酸重量比25%,石墨重量比10%,打结料重量比15%,长石粉重量比8%进行生产钢包抗氧化剂,现场使用时,将钢包抗氧化剂与水分按重量比例为1:9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喷涂,经过三次使用周期后发现钢包未出现脱落层,根据耐火砖的损耗程度与原先不使用钢包抗氧化剂时进行比较判断,钢包使用寿命至少提高了7%。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2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