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液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2743.5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梅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5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胃炎 药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多由饮食不规律、劳累、压力、生冷食物、药物刺激等所致,属中医胃脘胀痛范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病情重者常伴有乏力、面色晦暗成苍白无血色,以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发病率极高为特点。西医治疗收效甚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前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液,原料来源方便,加工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料制成:
陈皮10-20份,干姜5-10份,柿蒂10-20份,制半夏10-20份,无花果10-20份,蒲公英10-20份,炙甘草6-9份,莱菔子20-30份,水2000份。
各中药的药物机理:
陈皮:温、辛、苦,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
干姜:辛、热,归肺、脾、胃、心经。功效温中回阳,温经止血。
柿蒂:味苦、平,归胃经。主治降逆止呕。
制半夏:味辛、苦、性温,入肺、脾、胃三经。功效燥湿降逆止呕。
无花果:味甘、平,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暑消肿。
蒲公英:味微苦、甘寒,入脾、肺经。功效清热解暑、消肿散结。
炙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入肺、脾经。功效消食除胀、祛痰降气。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多属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规律、药物刺激,脾、胃失调。湿、浊、寒、邪互结所致。
方解:
由于病因在于湿浊、寒邪互结所致,所以用柿蒂、制半夏止呕降逆、去湿浊。陈皮、莱菔子健脾和胃、宽中消食除胀,祛痰、降气。无花果、蒲公英,清热生津、健脾开胃、消肿散结。干姜温中回阳、驱寒止痛。炙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诸药。
制作方法:把陈皮、干姜、柿蒂、制半夏、无花果、蒲公英、炙甘草、莱菔子加适量水,文火煎煮30-40分钟,倒出得中药液,再加入适量水,煎煮,倒出得中药液。合并所得中药液,分作两等份。
用药方法:早晚空腹各服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寒凉食物,保持良好心态,适量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饱胀、疼痛、呕吐等症状消失:显效:饱胀、疼痛、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饱胀、疼痛、呕吐等症状无变化。
临床结果:总70例,其中,合并疼痛、饱胀、呕吐40例,单发呕吐,或饱胀、或疼痛30例;合并患者:2个疗程治愈率为80%,显效率18%;3-4个疗程治愈率为93%,显效率6%:单发患者治愈率为90%,显效率9%。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组方科学、经实践运用效果甚好,且无毒、无副作用,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使用安全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先将陈皮15克,干姜8克,柿蒂15克,制半夏15克,无花果15克,蒲公英15克,炙甘草8克,莱菔子25克。加入适量水1000ml,煮沸,文火煎煮半小时,滤出得200-250ml中药液;再加入水1000ml,文火煎煮半小时,滤出得200-250ml中药液。两次过滤液混合,分作两等份。早晚空腹各服用一次。
典型病例
1、李某,男,45岁,住淮北某区,患胃痛、饱胀3年余,大便一日多次,不成形,常伴有乏力、腰酸痛、口干、纳差,小便清长、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用上述实施例所述中药组方7剂给患者早晚空腹各服用一次。7日后复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大便日行2次,再继续服用7剂而痊愈。一月后随访无复发。
2、陈某,女,60岁,住濉溪县,伴有反酸、饱胀、大便秘结5年余。晨起口干、口苦、进寒凉食物症状加重,舌红苔黄,脉象沉涩。用雷尼提丁等西药无效。予以上述实施例所述中药7剂早晚空腹各服用一次,嘱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保持良好心态,适量锻炼。后愈,反酸、饱胀完全消失,大便日行一次。随访三个月无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梅,未经张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2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