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1203.5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田昌凤;车轩;朱林;时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池塘 简易 生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浮床,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及系统,属于生态浮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由此水生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可以说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新利器。
现有的生态浮床,功能设计越来越完善,构造也趋于复杂化,势必增加了生态浮床的构建成本,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较少考虑成本的问题,这十分不利于大型养殖池塘水域内的生态浮床的构建。
当前,大型养殖池塘水域生态浮床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能够在达到同等的水质净化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资源整合,从而降低生态浮床的构建成本,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生态浮床,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证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能够在达到同等的水质净化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资源整合,从而降低生态浮床的构建成本。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包括矩形结构的PVC管框架2,所述PVC管框架2中间设有栅格栏3;所述栅格栏3下部吊挂弹性滤料5,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所述PVC管框架2下部吊挂防水帆布1,所述防水帆布1围住的空间内设有曝气盘管4,所述曝气盘管4通过曝气提水、增氧,为弹性填料提高有氧环境,被提起的水体从PVC管框架与帆布之间的间隙排出,形成水流循环,未能溶于水的部分气体通过栅格栏3向上层排出。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仅仅通过PVC管框架、防水帆布、栅格栏、弹性滤料等器材,完成了整个生态浮床的构建,其中栅格栏起到多个作用:种植水生植物承载作用;供弹性滤料进行悬挂;供曝气的气体排出;当栅格栏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时,还可以维持一定的整体刚度。构建成本较低,尤其适合大型水域内,经济型要求较高的生态浮床系统的构建。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盘管4设置在弹性滤料5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栅格栏3由具有一定刚度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用于大型水域。
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的生态浮床系统,包括漩涡风机、钢丝软管、干路气管;所述钢丝软管与漩涡风机连接,钢丝软管与干路气管之间设置干路阀门,所述干路气管通过各个支路气管与各个简易生态浮床的曝气盘管4连通,各个支路气管上设有支路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水质净化效果没有降低。
2)结构设计巧妙,栅格栏的设计既能对种植水生植物起到承载作用;又能供弹性滤料进行悬挂;还能供曝气的气体排出;当栅格栏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时,还可以维持一定的整体刚度。
3)尤其适合大型养殖池塘水域内,经济型要求较高的生态浮床系统的构建。
4)解决了大型养殖池塘水域内,生态浮床构建成本较高,难以付诸实施的技术难题。
5)曝气系统的设计简洁,基本采用价格低廉的材料和配件,符合整体的设计目的;同时通过各路阀门,对气路控制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是本发明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水帆布,2.PVC管框架,3.栅格栏,4.曝气盘管,5.弹性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一种养殖池塘用简易生态浮床,包括矩形结构的PVC管框架2,所述PVC管框架2中间设有栅格栏3;所述栅格栏3下部吊挂弹性滤料5,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所述PVC管框架2下部吊挂防水帆布1,所述防水帆布1围住的空间内设有曝气盘管4,所述曝气盘管4通过曝气提水、增氧,并提升弹性滤料5的附着效果,被提起的水体从PVC管框架与帆布之间的间隙排出,形成水流循环,未能溶于水的部分气体通过栅格栏3向上层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1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