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搭载其的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30570.3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1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贵代仁;海老原照夫;星野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姜甜 |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电力 传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搭载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搭载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电子设备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部件的小型化、高性能化越来越明显,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集成化、高密度安装带来的基板的小型化,能够将电子设备进一步小型化。进而,通过小型高容量的二次电池的供给,搭载这些的电子设备作为不受使用场所的限制的便携设备或超小型便携设备而得到迅速普及。
另外,对于这样的超小型便携设备,能够以无端子、非物理连接方式进行供电的非接触电力传输技术备受眼目。
然而,当前引进市场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实际上以对内置于无绳电话、便携电话、智能电话的二次电池的电力供给为主,对装置还是对给供电力而言从数百mW大到数W。
进而充电器即输电装置所具备的一次线圈(以下,称为输电线圈。)和作为被充电器的受电装置所具备的二次线圈(称为受电线圈。),绝不是对于当前的小型便携终端设备的外形而言能称为小型小径的线圈的尺寸。
另外,配置在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输电装置以及受电装置所具备的各线圈的相对的位置而实施输电,但是对于两线圈的上下左右相对位置关系、收纳线圈的壳体形状尺寸也存在很多线圈尺寸的限制、以及线圈尺寸中的电力的传输效率(以下,称为送电效率。)的限制等的问题点,有意回避向小型便携设备的引入。
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如图12那样在输电线圈的空心部配置棒状芯118,通过使用扁平的输电线圈116和受电线圈112,能够使受电侧部件111和输电侧部件117以平面状态对置。进而,介绍了通过棒状芯118来集中输电线圈116中产生的交链磁通并提高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磁耦合力,从而获得高效率的送电效率。
进而输电线圈116的空心部直径φG和受电线圈112的空心部直径φH的关系为φG<φH的关系,在与输电线圈116和受电线圈112对置时能够谋求扩大两线圈的位置偏移容许值。
而且,其结果,在装入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便携设备等的壳体设计中缓和受电装置和输电装置的对位精度对设计自由度的扩大有很大的贡献。
接着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介绍了通过使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外形大致相同的直径,即,使输电线圈的外径与受电线圈的外径之比为0.7~1.3进而使输送接受电的两线圈的外径内径之比为0.3~0.7,能得到输电效率最好的输电效率。
进而,介绍了在对输电受电线圈的上下的配置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下,通过输电受电的两线圈的空心部的哪一个线圈的空心部直径增大1mm,缓和偏移量1mm下的对位精度,如同,即便发生该范围内的位置偏移也能相对于在基准位置接受的受电率以90%以上对二次电池进行快速充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1999/027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将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内置于蓝牙式耳塞、音乐再现设备等的小型便携设备的情况下,收纳于小型便携设备的受电装置的受电线圈必然要求小型、小径。进而输电装置的输电线圈也同样不得不经常采用大致相同的直径。因而,受电线圈以及输电线圈成为小型、小径并且两者的磁耦合力会不足,因此难以加长传输距离,进而输出电力也成为较小的电力,因此作为系统而言是非效率的电力传输装置。
这样小径线圈造成的磁耦合力的不足会产生这样的课题,即,在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对置的面与面出现上下左右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对位许容量较窄,不能确保使用所需的输电距离。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发生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使用所需的输电距离的小型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设在输电侧部件的被施加电力的一次线圈和设在受电侧部件的接受电力的二次线圈构成,在所述输电侧部件和所述受电侧部件的平面彼此对置中的位于所述一次线圈的轴方向的所述二次线圈进行由所述一次线圈产生的磁场内的通过非接触进行的电力传输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中,所述一次线圈在与所述二次线圈对置面侧的相反面的线圈表面具有磁性体,所述二次线圈在与所述一次线圈对置面侧的相反面的线圈表面具有磁性体,所述二次线圈的外形或外径相对于所述一次线圈的外形或外径相对比为0.7以下0.3以上。
由此能够提供在发生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使用所需的输电距离的小型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0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