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定性模型的电气系统建模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27753.X | 申请日: | 2013-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新;徐敏强;金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定性 模型 电气 系统 建模 方法 以及 故障诊断 | ||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8月23日、申请号为201310372929.2、发明名称为 基于定性模型的电气系统建模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定性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以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具体涉及基于 定性模型的建模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诊断系统有如下缺陷:
第一,在基于历史数据的故障诊断系统中,由于历史数据只能够体现一定时间段内已 经发生的故障信息,而无法包含其它的系统运行特征,导致的结果是建立的系统模型的完 备性不足,只能够对某些故障特征有效;
第二,在基于经验知识的故障诊断系统中,由于经验知识主要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描述 提取出来的,因此可能存在知识提取不完整的问题,同时,由于领域专家的知识中只能够 包含某类故障或某类系统的诊断特征信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由于经 验知识类型多样,形式灵活,也会对知识的表示产生困难或不便;
第三,在基于定量模型的故障诊断系统中,对于复杂结构的、功能耦合的系统来说, 其准确的定量模型很难建立,并且模型解算的计算量很大,对实时诊断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定性模型的优势在于基于系统的深知识进行建模,即元器件输入输出信号之间在不同 工作状态下的约束条件,同时能够方便地融合其它类型的诊断知识,而且模型的运行效率 较高。基于定性模型的诊断系统更加容易实现较好的模块化,由于模型和推理过程相互独 立,对于诊断任务的开发更加灵活、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所存在的诊断知识获取不足、无法建立系 统的精度模型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性模型的电气系统建模方法以及故障诊断系 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定性模型的电气系 统建模方法的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一,确定电气系统中各个器件之间的结构,器件是诊断的最小元素;
步骤二,根据电器元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约束关系,确 定各个部件的工作模式,包括正常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和故障状态下的工作模式;
步骤三,确定用来描述各个部件工作状态的变量;
步骤四,定义所有变量的类型及变量实例;
步骤五,定义各个部件模型,并使用已有的变量描述部件的所有工作模式;
步骤六,定义每个部件中各个工作模式之间的转移条件;
步骤七,建立模块,并在模块中实例化各个部件;
步骤八,在模块中,根据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描述系统的结构。
上述建模方法的步骤四中,所有的变量采用符号化的区间值或符号值描述其值域空 间,每一个区间值需要根据系统的状态划定区间两端的阈值;
上述建模方法的步骤五中,每个工作模式使用定性的方式将该模式下部件的输入变量 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
上述建模方法的步骤六中,部件中各个工作模式之间的转移条件有两种方式组成,一 是某个条件变量达到特定值,二是部件接收到外部的命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定性模型的故障诊断系统,包括可视化建模模块,通信模块, 定性域界标生成模块,数据与处理模块,场景模板生成模块,场景构造模块,诊断模块和 结果显示模块。
上述系统的可视化建模模块,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建模环境,在该环境中可以实现通 过拖拽的方式将模型的组成部件根据结构连接起来,同时该模块根据用户的操作将模型保 存在相应的文件中。
上述系统的通信模块,提供了一种通信方式,将可视化建模模块与模型验证模块、诊 断模块、场景输入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连接起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在可视化建模模块中 的操作对其它模块发出操作命令,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模块的操作结果返回到可视化建模模 块,并加以显示。
上述系统的定性域界标生成模块,该模块的目的是建立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之间的映 射规则。首先,读取模型中所有定性区间变量的类型,其次,定义每一变量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即定性变量的上、下阈值,最后生成定性域界标文件,界标文件的具体格式如下: enum定性变量类型
{变量值1LOW下界阈值UP上界阈值,变量值2LOW下界阈值UP上界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7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