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础填充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26664.3 | 申请日: | 2015-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全丽;张岩;孙志波;黄作胜;韩秀军;庞慧超;郭会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1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叶青 |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填充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建筑基础填 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建筑的基础施工时,由于标高不等,部分基础需要在施工过 程中进行填充,填充方式包括混凝土填充和沙袋填充等。在工业建筑中,混凝 土填充是时常采用的方法,但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混凝土,且平基时 所堆土方还要占地,不仅施工成本较高,而且不经济环保。
图1示出了某建筑工程中1号运输区施工采用现有技术的混凝土填充方法 进行基础填充施工的基础断面情况。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需要在该断面结构的 运输区两侧-4070mm至-7000mm高度之间分别进行基础混凝土填充。所述运输区 的全长为125.8m,只在其两侧-4070mm至-7000mm高度之间的混凝土填充总量 就达到了2000m3,仅此一项的施工成本就多支出费用近60万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础填充的施 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将原有的混凝土填充改为土方换填,然后再在原有设计的 底板内增加暗梁,从而大大的减少了混凝土填充量,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 且获得了经济、环保的双重技术效果。
本发明基础填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运输链开挖:在开挖的运输区基底两侧分别留出至少0.5m的施工工作 面并保持基坑开挖放坡系数不变;
2、运输链结构施工:
第一阶段:
(1)放线,浇筑-7000mm处垫层;
(2)放线,绑扎-7000mm处至-4070mm处底板及侧壁钢筋;
(3)安装内、外墙壁模板;
(4)安装-4070mm处止水钢板;
(5)浇筑-4070mm处以下底板及墙壁砼;
(6)砼养护;
(7)拆除-4070mm以下底板及墙壁模板;
(8)自-7000mm处回填土方至-4070mm处;
第二阶段:
(1)放线,浇筑-4070mm处垫层;
(2)放线,绑扎-4070处至±0mm处底板;
(3)在-4070mm处底板至-3470mm高度每间距6000mm加设一道暗梁;
(4)绑扎-4070mm以上的侧壁钢筋;
(5)安装内、外墙壁模板;
(6)浇筑±0mm以下的底板及墙壁砼;
(7)砼养护;
(8)拆除-4070mm以上的底板及墙壁模板;
(9)自-4070mm处回填土方至±0mm处。
在以上施工方法中:
所述暗梁的截面尺寸为450*600mm;
所述暗梁采用钢筋制作:上排和下排各3根主筋316,箍筋φ8@200(2);所述的回填土方为素土且经300mm厚压实。
本发明基础填充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以土方换填代替现有技术的混凝土填充,既利用了平基时所堆的土 方,又避免了大量混凝土材料的浪费,从而节约施工成本且利于环保;
(2)在原有设计的底板内增加暗梁,即可以加强底板的刚度,又确保了施 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基础填充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基础填充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设暗梁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暗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下面结合工业建筑轧机工程 中基础填充的实施例作以详细说明。
图2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基础填充的断面情况;图3示出了图2中 暗梁的加设情况;图4以立体图的方式示意了暗梁的结构状态。
参照图2、图3、图4,本发明基础填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运输链开挖:
为便于进行-4070mm至-7000mm高度之间的墙体施工,在开挖的运输区基底 1两侧分别留出至少500mm的施工工作面2(在图1所示的原设计中,该施工工 作面仅为100mm,不便于施工。)并保持基坑开挖放坡系数不变;
2、运输链结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6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