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5775.2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彭慧胜;何思斯;陈培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2G3/26;D02G3/44;D01F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多级 管道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环境刺激物,可以诱发不同生命系统从而保证大自然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植物体中的运动和运输。例如树叶向上生长是因为内部水分蒸发而产生的收缩,松果开裂是缘于水分的吸收后的膨胀,麦芒钻入土壤中是由于湿度变化导致的运动。这些行为都是基于植物体内具有微米级并且可进行水分运输的纤维束对于水分吸收和蒸发而产生的膨胀和收缩。而且在这些生物材料中,多级组装结构对于实现这些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丝瓜卷须在与水接触后发生拉伸是在由于卷须上的多级螺旋结构所致,该结构从微观到宏观分别由分子、微纤维、纤维束、细胞、卷须细丝以及宏观的具有螺旋结构的卷丝上排列而成。
受到大自然的启发,一系列的材料,包括高分子、形状记忆合金,金属氧化物和陶瓷,都已经被设计成为多级结构用于驱动装置。这些层状材料可以将外部刺激,如:电、温度、磁和溶剂,转换为内部的机械能。然而,它们一般都会制备成膜状材料从而朝着特定的取向弯曲,或者制备成块体材料从而进行简单的膨胀和收缩。这些材料都比较难以实现自然界一些可控且复杂形变。
碳纳米管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种驱动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从而获得广泛应用。特别是取向的碳纳米管纤维能够将单根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在宏观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止,碳纳米管纤维的驱动器件基于热、电化学和电磁原理下均表现出了很好的驱动性能。但是,目前为止,由于碳纳米管本身的疏水性能,这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碳纳米管纤维对于水以及水蒸气的驱动还没有报道,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我们亟需发明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材料,在实现复杂及变形可控的同时,能对水刺激进行响应并具有较高的驱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良好的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基本构型,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得碳纳米管表面亲水,进而将多根亲水的碳纳米管纤维加捻,制备得到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
本发明从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的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纺出碳纳米管纤维,用等离子体处理,再将多根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纤维进行加捻,形成具有亲水性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该纤维在接触水之后由于水渗透进入亲水性的微米级和纳米级的管道中,使得纤维膨胀从而在径向上产生收缩以及轴向上产生旋转;该纤维发生的可逆响应,可以重复上百次而没有明显的衰减和疲劳;且其变形能力可随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条件不同而发生相应改变。另外,碳纳米管的引入大幅增强了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同时也赋予材料优异的电学性能。
本发明所述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碳纳米管阵列;
(2)干法纺丝获得一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
(3)用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纤维;
(4)将若干根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纤维并排,进行加捻缠绕。
步骤(3)中,所述用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纤维,其中,氧气流量为50-1000毫升/分钟(优选氧气流量50-300毫升/分钟),功率为100瓦-900瓦(优选功率100-300瓦),处理的时间为1秒-90分钟(优选处理的时间1-15分钟)。
步骤(4)中,所述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纤维的根数从2根-100根;加捻缠绕形成的螺旋角从8度-43度。得到的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同时具有纤维和纤维之间的亲水性的微米级管道以及纤维内部碳纳米管之间的亲水性的纳米级管道。其中亲水性的纳米级管道宽度为20-200纳米,亲水性的微米级管道宽度为1-10微米。
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水驱动的多级管道碳纳米管纤维,在接触水之后在径向上产生收缩以及轴向上产生旋转;该纤维发生的可逆响应,可以重复上百次而没有明显的衰减和疲劳;该纤维的收缩和旋转性能随氧等离子体处理的条件不同而发生相应改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5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散热的一体化太阳能LED路灯
- 下一篇:LED列车局部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