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活塞行程感应式阻力变化阻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5464.6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9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超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48;F16F9/5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行程 感应 阻力 变化 阻尼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阻尼结构,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活塞行程感应式阻力变化阻尼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液压阻尼结构中,阻尼力量的产生基本是由固定阻尼油孔和泄压阀这两者来实现:固定阻尼油孔限制液压油流量,实现阻尼效果;压力过大时泄压阀开启,加大流量减少阻尼力度。这是单纯的压力感应式阻尼结构,阻尼力度只能随着压力增大而递减。在需要阻尼力量递增,或者增减动态变化的场合都无法胜任。目前实现类似阻尼力量可控变化的方案有:1、加入电子控制系统,比如用步进电机动态调整阻尼油孔的孔径,随时改变阻尼力度;2、加入液压泵,动态调整液体压力,从而实现阻尼控制。这两种解决方案成本高,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调试维护困难,故障率高,因而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阻尼结构:行程感应式阻力变化阻尼结构。利用阻尼油在活塞两端的往复流动来带动机械结构,改变阻尼油孔的孔径,其阻尼力度可以随着阻尼行程变化而任意增大或减少,实现如程序控制般的效果,体积小,纯机械结构,简单可靠,无需外部动力,填补目前各种应用的空白,在市场上有广大的实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单活塞行程感应式阻力变化阻尼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活塞行程感应式阻力变化阻尼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活塞,所述的活塞设置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开口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变径阻尼棒或所述的活塞杆外设置变式阻尼外管,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套设在活塞杆外部。通过设置在通孔内的变径阻尼棒与通孔以及通孔上开口的间隙变化,来改变液压油的流量;或者采用变式阻尼外管与通孔之间通孔的所露出的开口大小变化来改变液压油的流量,从而实现对阻尼力度大小的动态控制。根据需求调整变径阻尼棒的外径或者变式阻尼外管上的开口大小与间距,就可以实现有效阻尼孔径的大小按照预期变化,从而使阻尼力度在工作时按照我们的需求增大或者减少。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上设置若干阻尼孔,所述的阻尼孔的间距小于开口最大直径。通过阻尼孔与通孔上开口相互位置变化,来实现阻尼的变化,由于阻尼孔的间距小于开口最大直径,可以防止通孔被堵死而无法起到阻尼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阻尼孔纵向排列在变式阻尼外管上。纵向排列可以在阻尼的过程中实现阻尼按照指定的大小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两端均设置阻尼弹簧,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一端的阻尼弹簧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另一端的阻尼弹簧与缸体固定连接。在活塞压缩运动时,连接在变式阻尼外管两端的阻尼弹簧的拉力下使变式阻尼外管与通孔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阻尼油孔的孔径,使液压油的流量发生变化,实现阻尼的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的长度大于等于开口的最大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径阻尼棒的长度大于通孔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径阻尼棒的直径通过圆滑弧渐变。
阻尼棒圆滑弧过度并且渐变,这样阻尼变化平滑,稳定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式阻尼外管上设置宽度变化的阻尼外孔,所述的活塞杆上设置固定阻尼内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缸体的一端设置封气腔,所述的封气腔与缸体固定连接。封气腔用来实现补偿容积变化,是阻尼结构产生的阻尼变化稳定平稳。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通孔内的变径阻尼棒与通孔以及通孔上开口的间隙变化,来实现阻尼变化,实现类似编程阻尼的方式,或者采用变式阻尼外管与通孔之间通孔的所露出的开口大小变化来实现阻尼变化,从而实现可变式阻尼。
附图说明
图1是带阻尼棒的一种液压阻尼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式阻尼外管上设阻尼孔的一种液压阻尼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变式阻尼外管上设阻尼弹簧的一种液压阻尼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带有橡胶囊的一种液压阻尼结构示意图。
1、缸体,2、活塞,3、活塞杆,4、通孔,5、开口,6、变径阻尼棒,7、封气腔,8、变式阻尼外管,9、阻尼孔,10、阻尼弹簧,11、橡胶囊,21、上活塞,22、下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超,未经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5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杆变节流孔有源单控变阻尼磁流变阻尼器
- 下一篇:弹簧锥面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