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20784.2 | 申请日: | 2015-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6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邹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帆 |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复合材料 制造 汽车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外壳部件多采用金属板材经过锻打冲压焊接成型这种方法制造的外壳重量大强度小,而且需要制造大型的冲压模具和大型的加工设备。已有的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外壳大都只能解决局部的部件,制作大型部件时都有强度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包括连接件、碳纤维应力分散层、A表面层、第一粘接剂、蜂窝夹心层、B表面层和第二粘接剂,所述连接件粘接在碳纤维应力分散层,所述碳纤维应力分散层粘接在A表面层上,所述A表面层通过粘接剂粘接在蜂窝夹心层的上表面上,所述B表面层通过第二粘接剂粘接在蜂窝夹心层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应力分散层上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A表面层和B表面层的厚度为0.4-2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材料和工艺制造整个汽车的外壳,包括前脸,侧脸,引擎盖,顶棚,支撑柱,车门,尾箱外壳,地板等所有汽车外壳主要部件,产品重量轻,强度大,大幅度减少钢材用量,不需要大型冲锻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汽车外壳Y的放大图。
图中:1、连接件,2、碳纤维应力分散层,3、A表面层,4、第一粘接剂,5、蜂窝夹心层,6、B表面层,7、第二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包括连接件1、碳纤维应力分散层2、A表面层3、第一粘接剂4、蜂窝夹心层5、B表面层6和第二粘接剂7,连接件1粘接在碳纤维应力分散层2,碳纤维应力分散层2粘接在A表面层3上,A表面层3通过粘接剂4粘接在蜂窝夹心层5的上表面上,B表面层6通过第二粘接剂7粘接在蜂窝夹心层5的下表面上,碳纤维应力分散层2上设有固定孔,A表面层3和B表面层6的厚度为0.4-2毫米。
工作原理:有内外两个表面层和蜂窝夹心层5,连接端头组成两个表面层又由增强纤维和树脂组成,增强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蜂窝夹心层5由铝蜂窝芯和树脂粘接剂组成,连接端头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连接件1与碳纤维应力分散层2组成,使用薄壁金属板或碳纤维增强树脂或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或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制作的内外两个表面层用铝蜂窝芯或芳纶蜂窝芯填充内部,表面部件使用胶合工艺,用金属预制件做固定端口,以供两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使用螺栓或铆钉或焊接固定,用碳纤维布胶合件做应力分散元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帆,未经邹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0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
- 下一篇:汽车底盘总成件固定托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