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域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0552.7 | 申请日: | 2015-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8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何怀文;程东;李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域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法。
背景技术
点对点连接技术是将两个终端用户的设备进行直连,不通过中转服务器。点对点连接不会出现服务器压力过大的现象,是一种直连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目前,两个移动终端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已经渐渐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内容。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将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直接互相传递,完全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程无线协议有多种选择,但是需要技术人员配置两台手持设备。市场化的方案都是在internet中建立一个中心服务器中转所有的数据包。但是,如果手持设备的网络环境发生变化,TCP连接随时可能中断,造成传输失败。同时,现有的连接技术不能进行智能选择,连接中断后将需要重新进行连接,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跨域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跨域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带有控制服务器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向互联平台发出会话申请;
S2、互联平台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申请类型进行分配一个唯一的超协议IP地址;
S3、互联平台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申请查找目标智能设备,为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建立通信通道;
S4、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与目标智能设备在互联平台上存储的信息进行通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互联平台为超协议服务平台,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的控制服务器均安装有超协议服务软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通道为通过蓝牙或者WIFI建立的超协议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互联平台具有不同网路的识别模块,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请求查找识别不同网络类型的目标智能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内均设有域名系统,域名系统与控制服务器连接。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智能设备间可以进行数据的无缝流动,完全
不受限于地域、网络、设备类型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并可以帮助运营商以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处理未来各种智能设备互连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网络应用的普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跨域的智能设备互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带有控制服务器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向互联平台发出会话申请;
S2、互联平台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申请类型进行分配一个唯一的超协议IP地址;
S3、互联平台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申请查找目标智能设备,为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建立通信通道;
S4、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与目标智能设备在互联平台上存储的信息进行通信。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互联平台为超协议服务平台,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的控制服务器均安装有超协议服务软件。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通道为通过蓝牙或者WIFI建立的超协议通道。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互联平台具有不同网路的识别模块,根据请求方智能设备的请求查找识别不同网络类型的目标智能设备。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请求方智能设备和目标智能设备内均设有域名系统,域名系统与控制服务器连接。
通过上述描述,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智能设备间可以进行数据的无缝流动,完全不受限于地域、网络、设备类型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并可以帮助运营商以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处理未来各种智能设备互连的需求,极大的提升了网络应用的普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0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夹层玻璃
- 下一篇: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