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9695.6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7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路恒;徐卫星;徐琳;胡为民;鲍海忠;周悦;陆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路恒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体积 混凝土 裂缝 形成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混凝土在向高强度、高性能发展的同时,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难度也大大增加。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细度的减小,各种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增加了混凝土的早期放热和收缩,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更加严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较大,导热性能差。在升温阶段,由于内部水化热升温,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形成温差,冷缩的外部受到内部热膨胀约束而处于受拉状态,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会在表面产生裂缝;在降温开始的冷缩阶段,由于受到基础或相邻部件的约束,会在内部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其极限抗拉强度,则从约束面开始产生裂缝。大量的工程裂缝处理和调查结果显示,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80%~90%的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的。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首先要从温度控制开始,减小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同时也要考虑控温措施经济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从而避免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S形预留管道,利用不间断送风法将内部的热量带出,并且不间断送风法时间段是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开始养护至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全过程不间断时间,不间断送风法的送风强度要能保证在其它方式养护的同时,控制内外温差不差过25摄氏度。
本发明与现有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成本低,构造简单,实施方便,效果持续显著,与传统循环水法相比,可节省大量水资源及人工费用,并给现场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路恒,未经高路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9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