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7416.2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2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茂;白斌;华锐睿;彭莹;谭正文;霍西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电防冰 加热 单元 故障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电防冰加热单元的供电端电压和供电线路电流;D.根据供电端电压和供电线路电流来计算电防冰加热单元的实时电阻值;E.获取电防冰加热单元的实时温度;F.根据实时温度和预先确定的温度‑电阻值曲线来获取电防冰加热单元的理论电阻值;G.计算实时电阻值和理论电阻值的电阻差值;以及H.当电阻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时,判断电防冰加热单元发生故障。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对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快速诊断,并且增加了对电防冰加热单元的电阻值变化的敏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诊断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防冰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电防冰系统是新一代民机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与传统热气防冰相比,电防冰技术可以实现功能的定点投送和分配,同时可以对故障单元进行单独的隔离。
通常情况下,电防冰系统借助于表面温度判断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相比于供电流和供电压,表面温度参数具有一定的迟滞性,此外,表面温度对微小的阻值变化并不敏感。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电防冰系统的加热单元材料一旦确定,电防冰加热单元的理论阻值和温度的曲线关系即可确定,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实时电阻值与理论电阻值的差值来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案,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响应速度和敏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的供电端电压和供电线路电流;D.根据所述供电端电压和所述供电线路电流来计算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的实时电阻值;E.获取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的实时温度;F.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和预先确定的温度-电阻值曲线来获取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的理论电阻值;G.计算所述实时电阻值和所述理论电阻值的电阻差值;以及H.当所述电阻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时,判断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发生故障。
通过上述方法,当电防冰加热单元发生短路或断路故障时,其实时温度值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其内部电阻值会发生突变。因此,上述方法实现了对短路或断路故障的快速的诊断。此外,当电防冰加热单元的实时电阻值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其实时温度值可能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上述方法提高了对阻值变化的敏感度,从而能够在发生严重的故障之前就诊断出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A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B.判断所述供电线路电流是否发生突变;以及C.当所述供电线路电流发生突变时,判断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发生故障。通过该方式,能够在监控到电流突然增加或者突然减小时,判断出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从而提高对严重故障的判断速度。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子步骤:B1.计算所述供电线路电流与最近一次获取的供电线路电流的电流差值;以及B2.当所述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时,判断所述供电线路电流发生突变。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H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I.当判断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发生故障时,产生报警信号和/或切断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的电源供应。通过该方式,能够避免故障的电防冰加热单元对整个电路系统的损坏。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防冰加热单元为电阻丝或者电阻膜。
在依据本发明的用于诊断电防冰加热单元的故障的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互感线圈来获取所述供电线路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7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