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绿蜜环菌发酵液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16761.4 | 申请日: | 2015-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兰;史强强;党军;张莉;岳会兰;陶燕铎;梅丽娟;邵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12P19/38;C12P33/00;A23L33/10;A61K36/07;A61P39/06;A61P35/00;A61P25/20;A61P37/04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810001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绿 蜜环菌 发酵 有效 部位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黄绿蜜环菌发酵液粗多糖和甾醇类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配制发酵培养液:由10~30%马铃薯浸提液、10~30%豆芽浸提液、5~10%葡萄糖、1~5‰KH2PO4、1~5‰ MgSO4、0.1~1‰微量盐、0.1~1mg/L VB1、0.1~1mg/L VB2配制而成的pH值为5.5~7.5的培养液;
⑵制备黄绿蜜环菌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液在温度为121℃、蒸汽压力为103KPa的条件下灭菌20min后,将其温度降至室温,并在该室温、无菌条件下,按5~10%的接种量接入黄绿蜜环菌生产菌种,在装料系数为65%~75%、搅拌速度为50~150rpm、通气量为0.1~0.3vvm、培养压力为0.01~0.05MPa、发酵温度为25~28℃条件下发酵10~15d,即获得黄绿蜜环菌发酵液;所述黄绿蜜环菌是指采集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黄绿蜜环菌
⑶所述黄绿蜜环菌发酵液经减压浓缩至其体积的1/3~1/5时,即得黄绿蜜环菌发酵液浸膏;
⑷在所述黄绿蜜环菌发酵液浸膏中加入其体积5~10倍蒸馏水,在65~85℃下加热回流提取 1~3次,每次3h,抽滤,合并得到滤液;所述滤液经减压浓缩后得到浓缩液A,该浓缩液A中加入其5~10倍体积的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醇沉,12~24h后分别得到上清液和醇沉物;所述醇沉物经真空冷冻干燥即得发酵液粗多糖有效部位;
⑸所述上清液用其体积10~30倍的丙酮在室温静置提取1~3次,每次提取60~84h,得到丙酮提取液,该丙酮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得到丙酮提取物;所述丙酮提取物中加入3~9倍体积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液进行溶解,得到溶解液,该溶解液过0.45μm有机滤膜,得到滤液;所述滤液在以10μm硅胶为分离基质的制备色谱上分离,收集目标馏分,该目标馏分经减压干燥即得发酵液甾醇类有效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绿蜜环菌发酵液粗多糖和甾醇类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⑸中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液是指正己烷与乙酸乙酯按 1 mL:1 mL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绿蜜环菌发酵液粗多糖和甾醇类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⑶、步骤⑷、步骤⑸中的减压浓缩或减压干燥的条件均是指真空度为0.06~0.09 MPa,温度为50~6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绿蜜环菌发酵液粗多糖和甾醇类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⑷中的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是指真空度为5~15Pa,干燥时间12~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7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