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16308.3 | 申请日: | 2015-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冼茂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冼茂忠 | 
| 主分类号: | F24C15/08 | 分类号: | F24C15/08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 代理人: | 梁国杰 |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电源线 收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以其安全、环保和便携的特点,成为家家户户家庭电器的一员。现有的电磁炉的电源线一般是固定安装在电磁炉上,当电磁炉不使用时,电源线仍显得凌乱且占用空间,凌乱的电源线可能与其他物品缠绕,导致电磁炉容易被拖拽而出现损坏,其过长的电源线,要收纳起来也比较麻烦。常见的收纳方法是,将电源线进行多次折合,然后再用绳子进行捆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收纳方式简单、方便、快速的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包括电磁炉面盖、底壳和设置在底壳后部的电源线,所述电磁炉面盖包括面盖支架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后部设有用于盘绕电源线的绕线拉杆,底壳的内腔和面盖支架之间设有用于收纳绕线拉杆同时对绕线拉杆伸缩移动起支撑和引导作用的导轨,电源线上设有用于固定插头的固定件。
所述导轨与绕线拉杆通过卡扣结构使绕线拉杆卡在导轨相应设定的位置上。
所述卡扣结构是由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卡紧绕线拉杆的卡凸和绕线拉杆上设有与卡凸相匹配的卡槽组成,绕线拉杆通过卡槽与卡凸的相互卡合,固定在相应设定的位置上。
所述卡扣结构是由导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卡紧绕线拉杆的卡槽和绕线拉杆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凸组成,绕线拉杆通过卡凸与卡槽的相互卡合,固定在相应设定的位置上。
所述绕线拉杆上设有防止电源线脱落的限位耳。
所述固定件为线扣、魔术贴或子母扣。
所述底壳设有方便抓握绕线拉杆的缺口。
所述绕线拉杆的前端中部设有方便抓握绕线拉杆的半圆形挂扣。
本发明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紧凑,不影响电磁炉的整体外观,电源线的摆放不会显得凌乱,电源线的收纳更有有序、牢靠;电源线上设有线扣,线扣卡紧在旁边的电源线,使盘绕在绕线拉杆上的电源线紧固不易松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底壳与绕线拉杆的示意图,绕线拉杆缩进导轨的状态;
图4是图3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壳与绕线拉杆的示意图,绕线拉杆伸出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卡扣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Ⅱ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第二种卡扣结构实施方式中底壳与绕线拉杆的示意图,绕线拉杆伸出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第二种卡扣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10中Ⅲ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所示,电磁炉电源线的收纳装置,包括电磁炉面盖1、底壳2和设置在底壳后部的电源线3,所述电磁炉面盖1包括面盖支架1.1和面板1.2,所述底壳2后部设有用于盘绕电源线3的绕线拉杆4,底壳2的内腔和面盖支架1.1之间设有用于收纳绕线拉杆4同时对绕线拉杆4伸缩移动起支撑和引导作用的导轨5,电源线3上设有用于固定插头的线扣6,所述线扣也可换成魔术贴或子母扣。所述绕线拉杆4上设有防止电源线3脱落的限位耳4.1。
如图3~图5所示,所述导轨5上设有两个用于卡紧绕线拉杆4的卡凸5.1a,所述卡凸5.1a分别位于导轨5的前后两端,绕线拉杆4上设有与卡凸5.1a相匹配的卡槽4.2a,绕线拉杆4通过卡槽4.2a与卡凸5.1a的卡合,固定在相应设定的位置上。所述底壳2设有方便抓握绕线拉杆4的缺口2.1。
如图6~图11所示,所述导轨5上设有两个用于卡紧绕线拉杆4的卡槽5.1b,所述卡槽5.1b分别位于导轨5的前后两端,绕线拉杆4上设有与卡槽5.1b相匹配的卡凸4.2b,绕线拉杆4通过卡凸4.2b与卡槽5.1b的卡合,固定在相应设定的位置上,所述绕线拉杆4的前端中部设有方便抓握绕线拉杆的半圆形挂扣4.3。
所述绕线拉杆卡紧在导轨的前端时,使得电源线3的收纳更方便;绕线拉杆卡紧在导轨的后端时,防止已经收纳在导轨中的绕线拉杆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冼茂忠,未经冼茂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