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磷酸酯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5544.3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生梅;蔡琥;龚久涵;朱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3 | 分类号: | C07F9/653;C07F9/6541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酯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磷的有机分子是常见的药效基团,广泛存在于各种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和合成药物中,同时也是构成各种功能材料的片段。如在农药工业中,目前最高效的杀虫剂-草甘膦的结构中含有磷酸基团。在医药领域,其中,含磷酸酯的噁唑、噻唑、咪唑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荧光,杀虫剂等领域。因此,在这些分子中高效引入膦酸基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业实用价值。目前,引入磷酸基团的方法有:
方法一:米切利斯-阿布佐夫反应,以亚磷酸三乙酯及卤代芳烃为起始原料,加热数小时可以得到目标产物。虽然该方法有较高的收率,不需要使用催化剂,但需要使反应底物预官能化(Michaelis,A.;Kaehene,R.Chem.Ber.1898,31,1408.(b)Arbuzov,A.E.J.Russ.Phys.Chem.Soc.1906,38,687)。
方法二,通过亚磷酸酯与四氯化碳合成膦酰氯,通过膦酰氯中间体在碱的作用下与胺或醇(酚)羟基反应合成磷酰胺。
方法三,通过Cross-Coupling实现卤代芳烃与亚磷酸二乙酯的反应,从而构建含膦化合物,这类反应同样需要底物的预功能化积极过渡金属的催化来实现(Xiang Li,Fan Yang,*Yangjie Wu,and Yusheng Wu;Org.Lett,2014,16,992;Gao,Y.;Wang,G.;Chen,L.;Xu,P.;Zhao,Y.;Zhou,Y.;Han,L.-B.J.Am.Chem.Soc.2009,131,7956;Rongqiang Zhuang,Jian Xu,Zhenshi Cai,Guo Tang,Meijuan Fang,Yufen Zhao,Org.Lett,2011,13,2110;Jian Xu,Pengbo Zhang,Yuzhen Gao,Yiyin Chen,Guo Tang,Yufen Zhao,J.Org.Chem.2013,78,8176;Jia Yang,Tieqiao Chen,Li-Biao Han,J.Am.Chem.Soc.,2015,137,1782)。
方法四,通过氧化偶联反应来实现膦酸化合物的构建(Xia Mi,Mengmeng Huang,Jianye Zhang,Chenyang Wang,Yangjie Wu,Org.Lett,2013,15,6266;Bo Zhang,Constantin Gabriel Daniliuc,Armido Studer,Org.Lett,2014,16,250;Chang-Bing Xiang,Yong-Jun Bian,Xue-Rong Mao,Zhi-Zhen Huang,J.Org.Chem.2012,77,7706;Bin Yang,Ting-Ting Yang,Xi-An Li,Jun-Jiao Wang,Shang-Dong Yang,Org.Lett,2013,15,5204;Xia Mi,Chenyang Wang,Mengmeng Huang,Jianye Zhang,Yusheng Wu,Yangjie Wu,Org.Lett,2014,16,3356)。这类反应优势在于底物无需功能化,但是往往需要底物具有定位基团,同时反应需要添加了大量的氧化剂。因此,在室温的反应条件下,通过高效的,高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来制备,特别是一次引入多个膦酸基团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磷酸酯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
本发明所述的双磷酸酯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是以碘为促进剂,在有机溶剂中,唑类衍生物与亚磷酸酯以1:1~3的摩尔比,在常温常压下反应10分钟;反应结束后抽干溶剂,柱层析分离,洗脱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5:1~1:1,得到双磷酸酯加成的唑类衍生物。
本发明所述唑类衍生物为噁唑衍生物、噻唑衍生物或咪唑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X=O(氧)、S(硫)、NH(氨);
R为氢、C1~C40的脂肪基团(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苄基)、C4~C60内的芳香基团(吡啶衍生物基、苯基、取代苯基、1-萘基、2-萘基)、烷氧基、羟基、硝基、胺基或者卤素(氟、氯、溴,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5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