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蒸汽发生器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15218.2 | 申请日: | 2015-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传聪 |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热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广泛应用于餐饮、制衣厂、干洗店等行业。它由电加热器对锅炉内水加热而产生蒸汽。蒸汽的压力、温度一般由压力开关控制电加热器开、闭实现。由于压力开关的机械特征,频繁工作故障率高,易失效。补水往往由人工完成,不能实现自动控制。本发明实现蒸汽发生器全自动控制,可以连续稳定产生一定温度的蒸汽,同时,设有多重保护措施,保证蒸汽发生器运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蒸汽发生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蒸汽发生器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数码显示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开关,补水控制,加热控制,安全保护系统构成。
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采集锅炉内水位、温度信号;中央控制器控制数码显示器,输出温度、压力数值;中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补水水泵、加热、报警。
所述数码显示器为LED数码管。
所述水位传感器为电极水位探针,安装在锅炉内,输出高、低水位信号给中央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安装在锅炉的储汽腔,输出蒸汽温度信号给中央控制器。
所述压力开关安装在蒸汽管路上,开关一端连接中央控制器,另一端连接并控制加热器,中央控制器通过压力开关控制加热器。蒸汽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断开连接、关闭加热器。
所述补水控制,中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控制水泵运行。
所述加热控制,中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压力开关再输出并控制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控制加热器工作。
所述安全保护系统,由压力开关、安全阀、中央控制器构成。超出安全开关设定压力时,压力开关断开加热器工作;超出安全阀设定的安全压力时,对蒸汽泄压;超出设定的安全温度时,中央控制器关断加热器并报警;水位低于下水位以下时,中央控制器关断加热器并报警直至补水达到规定水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自动控制温度、压力,自动补水,连续输出所需温度的蒸汽,达到了智能控制、无人值守的效果;
通过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蒸汽温度进而控制蒸汽温度的方法,可以连续获取温度值,控制精度比用压力传感器高,故障率低;
通过电极水位传感器直接测量锅炉水位,测量准确,可靠性高;
通过中央控制器串接压力开关再控制加热器的方法,因前者是温度控制,后者是压力控制,即依据两个不同的参量来保护系统,安全性更高;
通过采用温差方式工作,避免了频繁启动加热器;
通过数码实时显示锅炉内压力、温度,直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电蒸汽发生器控制装置,包括数码显示器1、中央控制器2、交流接触器3、报警器4、压力开关5、水位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泄压阀11;
按下中央控制器2启动按钮,中央控制器2首先采集水位传感器9发送的锅炉水位信号,如果低于低水位,缺水报警,同时,通过交流接触器3启动水泵6补水直至达到高水位停止;
中央控制器2设置控制温度T1(蒸汽下温)、T2(蒸汽上温)、T3(安全报警温度),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10发送的锅炉内蒸汽温度,如果温度低于T1,控制交流接触器3启动加热器7工作直至达到T2时停止,如果温度超过T3,停止设备运行并报警,采用T1、T2温差方式工作,避免了频繁启动加热器7;
蒸汽压力和温度存在对应关系,设定压力开关5的压力值为T2对应的压力值以上、安全工作压力以下,这样,当温度控制有效时,压力开关5没有被触发,而当温度控制失效时,压力开关5可以断开加热器7工作;
蒸汽压力超出泄压阀11的阈值时,开始泄压以保证锅炉安全,该阀阈值设定在锅炉安全压力以内;
数码显示器1实时显示锅炉内温度和压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传聪,未经李传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52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