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球磨制备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2908.2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0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铭;李清湘;邱刚;陈云鹏;师平;乐刚;周少强;刘银;向红印;万良标;程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韩英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式球 磨制 片状 金属粉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式球磨制备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包括,将金属原料粉末和球磨助剂混合均匀,与钢球按比例投入到密闭的新型滚筒球磨机中球磨,球磨过程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控制球磨温度,利用球磨气氛控制系统调节筒内球磨气氛;出料采用密闭出料系统,通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启动抽风机和球磨机,用吹吸方式将球磨机内磨好的金属粉末吹吸出来;再投入到分散设备中分散,再经气流分级设备分级得到成品。以及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本发明方法全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钢球周转,极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另外密封性和冷却效果良好,无粉尘污染,避免了出粉过程中的粉末氧化自燃现象,并且产量大,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式球磨制备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球磨法制备鳞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申请号为CN01103176.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鳞片状金属粉末生产工艺,为湿法工艺,它由研磨、分选、过滤、干燥、二次干燥等工序组成,将原料锌粉与溶剂、表面包覆剂按比例投入到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后浆料进入储料缸混匀,混匀后的浆料放入分选筒中静置,再将所得浆料放入装有工业滤布的过滤槽内,分离研磨介质,过滤后的膏状原料放入桶内静置,吸走表层的溶剂。所得膏状料经两次干燥、筛分,即可得到鳞片状金属粉末成品。上述湿法工艺复杂、流程长,效率低,球磨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易燃易爆危险,且烘干过程中易造成金属粉末的氧化和团聚。
申请号为CN0313563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鳞片状金属粉末的制造方法”,该技术采用高能卧式搅拌球磨机干法制备鳞片状金属粉末,球磨转速为900~1300r/min。由于转速太高,球磨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冷焊,所生产粉末(如片状锌粉和片状铝粉)分散性较差,均匀性不高,无法满足高档片状锌粉和片状铝粉的要求。另外由于密封技术限制,生产设备无法放大,球磨筒最大容积为100L,一次仅能球磨十几公斤金属粉,产量低,导致生产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式球磨制备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干式球磨制备片状金属粉末的方法,包括:
(1)、将金属原料粉末和球磨助剂混合均匀,与钢球按比例投入到密闭的新型滚筒球磨机中球磨,球磨过程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控制球磨温度,利用球磨气氛控制系统调节筒内球磨气氛,出料;
(2)、出料采用密闭出料系统,通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启动抽风机和球磨机,用吹吸方式将球磨机内磨好的金属粉末吹吸出来,收集于密闭储料罐中;
(3)、再投入到分散设备中分散,再经气流分级设备分级得到成品。
其中,所述步骤(1)中球磨转速优选为22~36rpm,球磨优选5~10小时。
所述步骤(1)中球磨温度优选为20~25℃,球磨气氛中氮气体积比例优选为90%~98%。
其中,所述步骤(2)中抽风机运转频率优选为40~45Hz,球磨机转速优选为28~34rpm。
所述步骤(2)中所述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压力优选为0.03~0.1MPa。
步骤(1)中的球磨转速是根据不同种类原料性质和粒径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研磨理论来确定的,转速太高超过滚筒球磨机研磨临界转速,研磨效果不会提高,过高转速做无用功,浪费电能、损耗机器;转速太低,达不到破碎效果。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和相关损耗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球磨转速。
步骤(1)中所述球磨温度为配套循环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温度过高,球磨机各转动轴承冷却不足,研磨产生的温度难以向外传递,造成热量聚集,易使金属粉末冷焊,和有机球磨助剂的挥发,降低了研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2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