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12356.5 | 申请日: | 2012-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孝洋;仓本侑祈;干场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G02F1/1345;G02F1/13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李文屿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形成有薄膜晶体管;
显示区域,其具有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多个像素;
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显示区域及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
驱动电路,其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
形成于所述驱动电路上的主晶体管;
第一导电膜;以及
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
所述主晶体管具备沟道区域和透光区域,
所述沟道区域包括半导体层、梳齿状的源电极和梳齿状的漏电极,
所述梳齿状的源电极和所述梳齿状的漏电极在所述半导体层上相互交错地配置,
由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膜的一部分构成电容,
所述透光区域具有比所述第一导电膜或所述第二导电膜高的透光度,
所述透光区域形成在所述沟道区域内,
所述第一导电膜具有在从显示方向观察时、被从四个方向包围的开口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透光区域形成凹部,
所述取向膜进入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道区域分为第一沟道区域和第二沟道区域,
所述透光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沟道区域与所述第二沟道区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围所述透光区域的所述开口部的所述第一导电膜的其他部分是所述主晶体管的栅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显示方向观察时,所述透光区域被所述梳齿状的源电极和所述梳齿状的漏电极中的一方从三个方向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沟道区域和所述第二沟道区域整体上呈曲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显示方向观察时,所述透光区域被所述第二导电膜从三个方向包围。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膜晶体管基板,其形成有薄膜晶体管;
显示区域,其具有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多个像素;
取向膜,其形成于所述显示区域及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
驱动电路,其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
形成于所述驱动电路上的主晶体管;
第一导电膜;以及
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相对的第二导电膜,
所述主晶体管具备沟道区域,
所述沟道区域包括半导体层、梳齿状的源电极和梳齿状的漏电极,
所述梳齿状的源电极和所述梳齿状的漏电极在所述半导体层上相互交错地配置,
由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膜的一部分构成电容,
在所述电容内形成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具有比所述第一导电膜或所述第二导电膜高的透光度,
所述第一导电膜具有在从显示方向观察时、被从四个方向包围的开口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透光区域形成凹部,
所述取向膜进入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显示方向观察时,所述透光区域被所述第二导电膜从三个方向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23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饮杯密封垫圈
- 下一篇:具有滚动元件的螺杆传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