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葡萄栽培棚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2080.0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章华山红林科技生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17/06;A01C23/04;A01M7/00 |
代理公司: | 郴州大天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2 | 代理人: | 徐起堂 |
地址: | 424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区 葡萄苗 立柱 攀爬绳 攀爬 葡萄栽培 攀爬架 行距 成行 成行成列 顶棚 成列 列距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栽培棚,包括成行成列排列的立柱和固定于立柱上的顶棚,还包括葡萄苗攀爬架和种植区,所述葡萄苗攀爬架由攀爬绳或攀爬线,该攀爬绳或攀爬线沿立柱的行距成列排列;所述攀爬绳或攀爬线的列距为20‑80cm;所述攀爬绳或攀爬线与种植区的垂直高度为100‑250cm;所述种植区置于立柱的行距之间的地面,该种植区包括葡萄苗种植区和非葡萄苗种植区;所述葡萄苗种植区和非葡萄苗种植区对应成行立柱成行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棚,还涉及一种葡萄栽培棚。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种植葡萄的棚架,包括弧形顶棚和支撑顶棚的立柱,葡萄苗以每亩200-300株种植于棚内,而葡萄的产量每亩1500千克左右。由于棚内空间小,种植葡萄苗的株数多,占地面积大,棚架内种植面积利用率低,葡萄苗的枝条及叶片很容易叠垒成堆,导致葡萄苗拥挤,棚架内采光差,葡萄苗枝条分布较密、不匀称,通风状况差,工作人员剪枝、采摘葡萄果,不方便。
棚架内占地面积大,地面利用率低,以致经济效益低。
采光差影响葡萄苗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葡萄苗积累养分的重要过程,不利于葡萄苗的生长,以致葡萄果内的营养成分不均匀,品质低。
葡萄苗枝条分布较密、不匀称,通风状况差,影响葡萄苗的呼吸作用,不利于葡萄苗吸收矿质元素,导致葡萄果内的营养成分不均匀,品质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采光充足、通风好、棚架内地面利用率高的葡萄栽培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葡萄栽培棚,包括成行成列排列的立柱和固定于立柱上的顶棚,还包括葡萄苗攀爬架和种植区,所述葡萄苗攀爬架设有攀爬绳,该攀爬绳沿立柱的行距成列排列;所述攀爬绳的列距为20-80cm;所述攀爬绳与种植区的垂直高度为100-250cm;所述种植区置于立柱的行距之间的地面,该种植区包括葡萄苗种植区和非葡萄苗种植区;所述葡萄苗种植区和非葡萄苗种植区对应立柱成行分布。
所述攀爬绳的列距为50cm。
所述立柱的行距是450-800cm;所述立柱的列距是150-320cm。
所述葡萄苗种植区的葡萄苗成单行种植,葡萄苗的株距是150-250cm。
所述顶棚包括撑膜杆、固定杆、连接杆、覆膜和压膜带;所述撑膜杆由两弦杆连接形成“∧”形;所述“∧”形撑膜杆成行排列且两端的距离与立柱的行距相适应,所述“∧”形撑膜杆之间的距离与立柱的列距相适应;所述各“∧”形撑膜杆的两端对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所述连接杆置于“∧”形撑膜杆内顶部且分别与“∧”形撑膜杆固定连接形成支撑架;所述覆膜通过压膜带压覆于支撑架顶面。
所述“∧”形撑膜杆两端的夹角顶点设有过度弧。
所述对应 “∧”形撑膜杆两端的覆膜两边沿与“∧”形撑膜杆两端端口的距离是10-50cm。
还包括自动施肥浇水系统,该自动施肥浇水系统包括压力池、连通管和肥水管;所述压力池为密闭的腔室;所述压力池一端设有入水口通过阀门与压力水源联通、另一端通过阀门与连通管联通;所述压力池顶部设有加料口,该加料口通过阀门控制加料口的开或关;所述肥水管通过阀门与连通管联通置于种植区内,该肥水管设有喷水口,用于将压力池内的肥水喷淋于种植区。
还包括杀虫剂喷淋管;所述杀虫剂喷淋管通过阀门与连通管联通且设有喷嘴;所述杀虫剂喷淋管置于葡萄苗攀爬架上方。
所述两相邻的顶棚的相邻边与同一列立柱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章华山红林科技生态有限公司,未经宜章华山红林科技生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2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砂混砂系统
- 下一篇:树脂砂混砂系统的料液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