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锥形硫系光纤四波混频的太赫兹波生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11689.6 | 申请日: | 2015-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7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应祥岳;文化锋;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S1/02 | 分类号: | H01S1/02;G02F1/35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方小惠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锥形 光纤 混频 赫兹 生成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赫兹波生成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锥形硫系光纤四波混频的太赫兹波生成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太赫兹波技术在天文、生物医学、安全及环境监测、成像、宽带无线通信和雷达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波通信技术具有毫米波通信及光通信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保密通信、星间通信及室内局域网通信等方面。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和返波管是常见的产生连续太赫兹波的器件。但是量子级联激光器需要制冷设备、调节范围小、使用寿命短(几百小时);而返波管需要一个较强的外部磁场及一个稳定的高压源,且无法直接被调制,需要一个独立的高速太赫兹调制器或混频器。这些缺点限制了太赫兹波技术的发展。
相对来讲,利用光学倍频技术产生毫米波更具优势。光学倍频技术借助各种外调制器件及其它一些光学处理器件将低频微波信号调制到光波上,并产生高次谐波光边带,最后通过太赫兹探测器拍频产生目标太赫兹波信号。方案实现简单且稳定性高。
现有的应用光学倍频技术的太赫兹波生成系统典型方案包括:利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与滤波器串联产生四倍频太赫兹波信号;利用两个MZM级联产生四倍频太赫兹波信号;利用两个相位调制器并联产生六倍频太赫兹波信号等。但是,这些太赫兹波生成系统实现的倍频数仍然较低,仍然需要较高频率的调制微波信号源,而且需要多个调制器,系统成本难以降低,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基于锥形硫系光纤四波混频的太赫兹波生成系统,该太赫兹波生成系统采用外部调制技术结合锥形硫系玻璃光纤四波混频效应实现频率的上变换,产生12倍频的太赫兹波信号,大大降低调制微波信号源的频率,克服光纤无线通信技术中产生太赫兹波的微波驱动信号频率和调制器带宽问题,降低系统器件带宽要求,减少系统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锥形硫系光纤四波混频的太赫兹波生成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光功率为0dBm的连续光载波信号的激光器、用于将调制微波信号分为两路微波信号的功分器、用于将微波信号移相90度的移相器、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用于将光功率放大到25dBm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第一光滤波器、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第二光滤波器、用于将光功率调整到0dBm的光衰减器和太赫兹波探测器;所述的调制微波信号的功率为15dBm;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由普通硫系玻璃光纤拉锥而成,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未拉锥区、第二未拉锥区、第一锥形过渡区、第二锥形过渡区和锥腰,所述的第一未拉锥区的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一锥形过渡区和所述的锥腰连接,所述的第二未拉锥区的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二锥形过渡区和所述的锥腰连接;所述的第一未拉锥区和所述的第二未拉锥区相对于所述的锥腰对称,所述的第一锥形过渡区和所述的第二锥形过渡区相对于所述的锥腰对称,所述的第一未拉锥区和所述的第二未拉锥区的纤芯直径均为50um、所述的第一未拉锥区和所述的第二未拉锥区的包层直径均为500um,所述的锥腰的纤芯直径小于1um,所述的第一未拉锥区的另一端为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未拉锥区的另一端为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的输出端;所述的功分器具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为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的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一个子调制器射频端口连接,所述的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移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移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另一个子调制器射频端口连接;所述的激光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主调制器的输入光端口连接;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主调制器的输出光端口与所述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锥形硫系玻璃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光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光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太赫兹波探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主调制器偏置在最小传输点,所述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两个子调制器均偏置在最大传输点。
所述的激光器为分布反馈式激光器,所述的光衰减器为可调光衰减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边棱音效应的固态太赫兹辐射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丝杆传动的翻转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