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口服速释制剂中活性成分的体外分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11181.6 | 申请日: | 2015-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萌;高秀梅;张伯礼;刘虹;任晓亮;张德勤;朱彦;刘志东;姜苗苗;刘亭亭;金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3 | 代理人: | 刘继富,王春伟 |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口服 制剂 活性 成分 体外 分类 方法 | ||
1.一种中药口服速释制剂中活性成分的体外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定目标中药口服速释制剂中目标活性成分在第一介质中的溶解度Cs,并根据已确定的溶解度Cs确定目标活性成分的单次口服最大剂量的剂量数D0;
测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在第二介质中第30分钟的累积溶出度AD30min;并根据AD30min确定出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溶出校正因子D;
测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在第三介质中3小时的降解率DP3h;并根据DP3h确定出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降解校正因子S;
根据已确定的剂量数D0、溶出校正因子D及降解校正因子S,确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的修正剂量数Mod-D0,所述Mod-D0=D0×D×S;
确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的渗透性参数CLogP;
根据已确定的所述目标活性成分的修正剂量数Mod-D0及渗透性参数ClogP,采用二维象限法对所述目标活性成分进行分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量数D0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公式D0=(M0/V0)/Cs来计算剂量数D0,其中,M0为目标活性成分单次最大口服剂量;V0为250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出校正因子D的确定方法为:
当所述AD30min>85%时,D=1;
当所述AD30min≤85%时,D=85%/AD3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校正因子S的确定方法为:
当所述DP3h<5%时,S=1;
当所述DP3h≥5%时,S=DP3h/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象限法为:以修正剂量数Mod-D0为横坐标,以渗透性参数ClogP为纵坐标,将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Ⅰ区、Ⅱ区、Ⅲ区及Ⅳ区,其中,Ⅰ区对应二维象限法的第一象限,Ⅱ区对应二维象限法的第二象限,Ⅲ区对应二维象限法的第三象限,Ⅳ区对应二维象限法的第四象限;
所述对所述目标活性成分通过二维象限法进行分类,具体为:
当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修正剂量数Mod-D0及渗透性参数ClogP位于Ⅰ区时,所述目标活性成分为Ⅰ类药物,即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当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修正剂量数Mod-D0及渗透性参数ClogP位于Ⅱ区时,所述目标活性成分为Ⅱ类药物,即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当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修正剂量数Mod-D0及渗透性参数ClogP位于Ⅲ区时,所述目标活性成分为Ⅲ类药物,即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当目标活性成分对应的修正剂量数Mod-D0及渗透性参数ClogP位于Ⅳ区时,所述目标活性成分为Ⅳ类药物,即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性参数CLogP具体为:
目标活性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
或
目标活性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桨法测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在第二介质中第30分钟的累积溶出度AD30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加速实验法测定所述目标活性成分在第三介质中3小时的降解率DP3h。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体外表皮单层细胞培养通透性实验确定目标活性成分的表观渗透系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中药口服速释制剂为三叶片,所述三叶片的活性成分包括:芍药苷、荷叶碱、芦丁、金丝桃苷及丹酚酸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1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微型拔秆机
- 下一篇:可并联扩展多通道脑电采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