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铝热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11102.1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超;程佳;秦志春;焦阳;叶家海;田桂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6;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铝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纳米铝热剂,包括基底以及附着在基底上的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铝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热薄膜通过将铝沉积到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中形成,其中,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为CoFe2O4或NiFe2O4,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具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铝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玻璃、石英或硅片。
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苯乙烯高分子微球制成分散液;
步骤2:将基底垂直浸入步骤1配制的分散液中,形成胶晶模板;
步骤3:将步骤2中的胶晶模板置于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前驱液中,浸泡3~5分钟后取出,干燥后得到聚苯乙烯/前驱液复合薄膜;
步骤4:将步骤3中的聚苯乙烯/前驱液复合薄膜进行升温煅烧,移除胶晶模板后生成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
步骤5:采用磁控溅射法将铝沉积到步骤4制备的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孔道中,得到所述的纳米铝热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苯乙烯高分子微球的直径为20~600nm;所述聚苯乙烯高分子微球分散液的浓度为1~25wt%。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前驱液为CoFe2O4前驱液,CoFe2O4前驱液是将Fe(NO3)3·9H2O和Co(NO3)2·6H2O溶于甲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制得;其中,甲醇、乙二醇的体积比为1∶2;Fe(NO3)3·9H2O、Co(NO3)2·6H2O的摩尔比为2∶1;Fe(NO3)3·9H2O的添加量为甲醇和乙二醇混合溶剂质量的0.08~0.57倍;Co(NO3)2·6H2O添加质量为甲醇和乙二醇混合溶剂质量的0.02~0.21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前驱液为NiFe2O4前驱液,NiFe2O4前驱液是将Fe(NO3)3·9H2O和Ni(NO3)2·6H2O溶于甲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制得;其中,甲醇、乙二醇的体积比为2∶3;Fe(NO3)3·9H2O、Ni(NO3)2·6H2O的摩尔比为2∶1;Fe(NO3)3·9H2O的添加量为甲醇和乙二醇混合溶剂质量的0.08~0.57倍;Ni(NO3)2·6H2O添加质量为甲醇和乙二醇混合溶剂质量的0.02~0.21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升温煅烧的参数为:从室温开始,以1℃·min-1的速率升温至500℃~600℃,保温1~10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纳米铝热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沉积铝采用磁控溅射法,其参数为:氩气流量为30Sccm,溅射功率为60W,真空计示数为0.4Pa,沉积速率约10nm·min-1;镀铝时间为1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11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管腔内聚合物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钢帘线盘条表面处理生产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