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9895.3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8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春;朱康正;林腾昌;林洋;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60 | 分类号: | C22C38/6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锡铋 复合 切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及材料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无铅易切削钢的发展,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加锡和加铋两种易切削钢。易切削钢中加锡和加铋对其切削性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但有关研究发现,易切削钢中锡含量过高可能引起轧制性差及表面质量不良等问题。本发明在降低易切削钢中锡含量的同时添加适量的铋,制得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解决了目前含锡过高造成易切削钢热脆性大等问题,所得复合易切削钢切削性能良好,可用于制备数控机床高速加工仪器仪表、手表零件、汽车、机床和其他各种需具备高切削性能机器的零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C 0.06~0.09 %,Si ≤0.10 %,Mn 1.30~1.60 %,P 0.08~0.12 %,S 0.35~0.45 %,Bi 0.003 %,Sn 0.1 %;余量为Fe和残余的微量元素。
所述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将锰铁、磷铁、硫铁、工业纯铁、增碳剂放入感应炉内,盖上盖子,抽真空,送电使其融化;熔清后,保持1分钟;
2)合金化:在真空状态下加入锡金属料,再在钢液温度低于1560℃时将铋金属料加入钢液中,同时加入纯铝脱氧;
3)造渣:加入纯钙线处理夹杂物,使造渣碱度为3.0;
4)出钢:保温1-1.5分钟,使得钢液成分均匀后破除真空,1分钟后出钢,空冷;
5)轧制:开轧温度为1100~1160℃,热轧温度为1000~1200℃。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易切削钢的制备中加入0.003%铋和0.1%锡,使制得的易切削钢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和轧制性能,解决了目前含锡过高造成易切削钢热脆性大等问题,可用于制备数控机床高速加工仪器仪表、手表零件、汽车、机床和其他各种需具备高切削性能机器的零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含锡铋复合易切削钢与45钢的刀具T-V曲线对比图。
图2为不同锡铋含量易切削钢的金相图。
图3为不同锡铋含量易切削钢的切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C 0.06~0.09 %,Si ≤0.10 %,Mn 1.30~1.60 %,P 0.08~0.12 %,S 0.35~0.45 %,Bi 0.003 %,Sn 0.1 %;余量为Fe和残余的微量元素。
所述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熔化、合金化、造渣、出钢、轧制4个步骤,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熔炼:将锰铁、磷铁、硫铁、工业纯铁、增碳剂放入感应炉内,盖上盖子,抽真空,送电使其融化;熔清后,保持1分钟;
2)合金化:在真空状态下加入锡金属料,再在钢液温度低于1560℃时将铋金属料加入钢液中,同时加入纯铝脱氧;
3)造渣:加入纯钙线处理夹杂物,造渣碱度为3.0;
4)出钢:保温1-1.5分钟,使得钢液成分均匀后破除真空,1分钟后出钢,空冷;
5)轧制:开轧温度为1100~1160℃,热轧温度为1000~1200℃。
实施例1
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C 0.06 %,Si 0.06 %,Mn 1.30 %,P 0.08 %,S 0.35 %,Bi 0.003 %,Sn 0.1 %;余量为Fe和残余的微量元素。
实施例2
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C 0.08 %,Si 0.08 %,Mn 1.50 %,P 0.10 %,S 0.40 %,Bi 0.003 %,Sn 0.1 %;余量为Fe和残余的微量元素。
实施例3
一种含锡铋的复合易切削钢,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C 0.09 %,Si 0.10 %,Mn 1.60 %,P 0.12 %,S 0.45 %,Bi 0.003 %,Sn 0.1 %;余量为Fe和残余的微量元素。
性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98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