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鲵雌雄自然配对仿生态高效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9833.2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肖礼华;刘无竟;杨方福;吴纪国;赵雪峰;李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东方大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4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鲵 雌雄 自然 配对 生态 高效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鲵雌雄自然配对仿生态高效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已有3.5亿年的演化史,是现存最大的珍稀两栖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药用、保健和食用价值,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年来,因为环境变迁、生态破坏、水体污染、高强度捕捞以及大鲵繁殖力弱等原因,导致大鲵栖息地急剧萎缩,野生大鲵数量也越来越少,一些地域性种群已经灭绝。为了保护大鲵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人们对大鲵的养殖和繁育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大鲵繁殖技术:
全人工繁殖技术:即在人为的强制性条件下,创造一些适宜大鲵生长繁殖的条件,促使大鲵繁殖后代大鲵繁殖方法。该类技术有以下缺点:一是人工繁殖改变了大鲵生长繁殖环境,人工繁殖条件不能满足大鲵生长繁殖对客观条件的需求,加之人为的强制性干扰,造成大鲵亲本繁殖率不高也不稳定;二是大鲵人工繁殖中多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技术措施,对亲鲵的生育能力及生命摧残严重,使其繁殖期大大缩短;三是对繁殖设施等相关条件和对繁殖技术要求高,一般养殖户力所不能及,繁殖成本也相对较高。
原自然生态繁殖技术:指利用大鲵野生的生长繁殖地区,在野生大鲵出苗的河沟、小溪,选择50米以上的河段,建造适当的防护设施,加上人工管理,在野生的繁殖河段投入选择好的种鲵,然后定期投入食物,让其自然发情、产卵、受精及孵化出苗的大鲵繁殖方法。该类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一是抵抗山洪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到自然灾害,人为不好控制;二是天敌危害严重,如水老鼠、水蛇、螃蟹、水蜘蛛等摄食或危害苗种;三是不便于管理,容易遭到人为损害,如人为投毒、偷盗,人类垃圾等影响也很大。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繁殖技术:指在适合大鲵生长发育的地区,选择便于管理的梯田、台地或缓坡地建造人工小溪流,伪地给大鲵制造洞穴,人工种植植被,并利用地势压力用水管将河沟水、小溪流水等引入人造小溪中,然后在人造小溪中投入一定数量的种鲵,定期投入饵料,加以人工看管的大鲵繁殖方法。该类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大鲵患病容易相互传染;二是大鲵相互咬伤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出苗时间相对比人工苗迟,导致来年比人工苗生长慢;四是大鲵的生长在野外,容易受天气、自然灾害等的影响。
生态培育与人工繁殖相结合技术:指在仿生态模式中培育亲鲵,到了大鲵繁殖季节后,再将亲鲵抓出,采取人工注射催产药物的办法,然后再将注射药物后的新鲵放回仿生态模式中,让其自行产卵、排精和孵化出苗;或者采取只在仿生态模式中培育亲鲵,其余的繁殖过程在人工繁殖模式中进行的大鲵繁殖方法。该类技术容易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仿地下河的自然繁殖技术:在自然河道上修建房屋或者在河道上盖上石板,人为地建造成一个“溶洞”,河道成了“地下河”,然后在河道里建造洞穴,在地下河道里或者洞口附近栽种石菖蒲等植物,然后投放种鲵,加以人工投饵以及防护措施,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出苗的技术过程。该类技术难以观察到大鲵的生长发育情况,大鲵患病不容易发觉,受外界的因素影响较大。
以上技术均未彻底解决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性腺发育成熟率低的问题,而且人工催产条件下精子活力差以及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不高、种鲵使用年限短。种鲵的繁殖仍是实现大鲵规模化养殖的瓶颈问题。
本发明基于以上背景技术提出,以提高种鲵的繁殖利用年限和繁殖率,促进大鲵规模化养殖,实现对大鲵这一珍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大鲵一种雌雄自然配对仿生态高效繁育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1、幼鲵雌雄共养:将性成熟前(大鲵性成熟一般需要7年)的幼鲵雌雄混合养殖。幼鲵雌雄共养不但符合大鲵在这个阶段喜欢群居的行为,而且雌雄混养有助于大鲵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性腺发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东方大鲵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东方大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9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驱动式门用锁具
- 下一篇:一种帐篷分段螺母式大导程中杆高度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