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层沉积微相反演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08970.4 | 申请日: | 2015-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跃华;白玉花;李玉海;李廷辉;吴蜀燕;吴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48 | 分类号: | G01V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层 沉积 相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层沉积微相反演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工区中选择多口井,确定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储层厚度、响应频率、响应振幅和沉积微相类型;建立沉积微相与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储层厚度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储层厚度与响应振幅之间的关系、沉积微相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沉积微相与响应振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关系选择三个融合频率和各自对应的沉积微相;根据所述三个融合频率各自对应的沉积微相和各自对应的融合振幅范围对所述三个融合频率进行RGB融合,得到薄层沉积微相反演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确定RGB融合技术中融合属性的三个频率,而导致预测得到的沉积微相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层沉积微相反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资料反演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井上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将缺低频少高频的地震资料频带范围补宽,进而提高地震资料对地质信息的分辨能力。
自三维地震探勘技术诞生以来,地震属性在预测沉积相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岩性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薄层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9年Partyka等利用谱分解技术,通过对较低频段和较高频段的分频切片的对比,得出砂体发育较厚的较宽的河道优先在较低频段成像,砂体发育较薄的河道在较高的频段成像。2001年Marfurt和Kirlin利用RGB融合技术来预测河道砂体的薄厚分布规律。2002年Bahorich等同样利用RGB融合技术预测了西非海域复合天然堤与河道砂体的沉积相图,RGB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物理技术在薄层的沉积相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RGB融合技术而言,需要有效确定融合属性中的三个频率,如有较为准确地选取这三个频率才能使得沉积微相预测更加合理,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层沉积微相反演方法,以达到准确预测沉积微相的目的,该方法包括:
在工区中选择多口井,确定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储层厚度;
以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储层低界作为分析界面,在地震剖面中向上第一预定时间、向下第二预定时间作为分析时窗进行调谐分析,以确定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响应频率;
沿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的目的层在单频体数据中提取最大振幅值,根据所述最大振幅值在每口井的对应位置读取响应振幅;
确定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在井点处的沉积微相类型;
根据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确定的所述储层厚度,建立沉积微相与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确定的储层厚度和确定的响应频率,建立储层厚度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确定的储层厚度和确定的响应振幅,建立储层厚度与响应振幅之间的关系;
根据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确定的响应频率,建立沉积微相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和确定的响应振幅,建立沉积微相与响应振幅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沉积微相与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沉积微相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沉积微相与响应振幅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述储层厚度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选择三个融合频率和各自对应的沉积微相;
根据所述储层厚度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三个融合频率各自对应的融合振幅范围;
根据所述三个融合频率各自对应的沉积微相和各自对应的融合振幅范围对所述三个融合频率进行RGB融合,得到薄层沉积微相反演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多口井中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储层底界作为分析界面,在地震剖面中向上第一预定时间、向下第二预定时间作为分析时窗进行调谐分析,以确定每口井的目的层的响应频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