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轴材料组合物和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08739.5 | 申请日: | 2015-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麟;张建军;周碧波;娄慧;周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7/00 | 分类号: | C22C37/00;C22C3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 材料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曲轴材料组合物和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曲轴作为汽车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在汽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曲轴表面的光滑度也大大影响了其使用寿命,因若其表面过于粗糙,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摩擦较大,导致其极易被磨损,进而造成其寿命的大大降低。
因此,提供一种表面光滑度较高,进而能延长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曲轴材料组合物和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曲轴表面光滑度一般,进而使得其在使用时易于被磨损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表面光滑度较高,进而能延长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曲轴材料组合物和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材料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灰铸铁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铝粉的含量为1-10重量份,所述铁粉的含量为1-10重量份,所述炭粉的含量为5-30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混合熔炼后入模成型;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灰铸铁的用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的用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铝粉的用量为1-10重量份,所述铁粉的用量为1-10重量份,所述炭粉的用量为5-30重量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再进行熔炼,而后将熔炼后的混合物入模成型,从而使得通过上述比例及方法制得的曲轴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并进而使得其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材料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灰铸铁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铝粉的含量为1-10重量份,所述铁粉的含量为1-10重量份,所述炭粉的含量为5-30重量份。
上述设计通过将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再进行熔炼,而后将熔炼后的混合物入模成型,从而使得通过上述比例及方法制得的曲轴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并进而使得其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使制得的曲轴材料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且使得其表面更为光滑,进一步增加其使用寿命,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灰铸铁的含量为20-30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0-30重量份,所述铝粉的含量为5-7重量份,所述铁粉的含量为5-7重量份,所述炭粉的含量为10-20重量份。
为了使制得的曲轴材料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例如,可以提高其耐高温等性能,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加入氧化铁和氧化镁。
所述氧化铁和所述氧化镁的含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氧化铁的含量为1-5重量份,所述氧化镁的含量为1-5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曲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球墨铸铁、灰铸铁、二氧化硅、铝粉、铁粉和炭粉混合熔炼后入模成型;其中,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球墨铸铁,所述灰铸铁的用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二氧化硅的用量为10-50重量份,所述铝粉的用量为1-10重量份,所述铁粉的用量为1-10重量份,所述炭粉的用量为5-3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未经正崴为升传感系统(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8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