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胁迫生菜的专用营养液配方及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7941.6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冯英娜;颜志明;王媛花;解振强;王全智;刘叶琼;蔡善亚;史红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胁迫 生菜 专用 营养液 配方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胁迫生菜的专用营养液配方,含有以下物质:四水硝酸钙945~970毫克,硝酸钾607~650毫克,磷酸二氢铵115~130毫克,七水硫酸镁493~503毫克,乙二胺四乙酸37.2~40毫克,硫酸亚铁27.8~30毫克,硼酸2.86~3.0毫克,硫酸锰2.13~2.8毫克,硫酸锌0.22~0.31毫克,硫酸铜0.08~0.1毫克,钼酸铵0.02~0.04毫克。上述的配方中,还可以加入盐、脯氨酸、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本配方的研发能够完全满足盐胁迫下生菜正常生长。外源物质(脯氨酸、水杨酸)添加能够增加生菜在盐胁迫下的抗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无土栽培领域,涉及外源物质对盐胁迫水培生菜的专用配方。
背景技术
高浓度的Na+/Cl-引起盐胁迫,打破植物体内的离子和水势平衡,引起植物毒害,导致植物生长停止,最终引起死亡,限制了作物的产量(ZHU JK.Cel,2001)。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离子毒害,另一方面是渗透胁迫(TESTER M.DAVENPORTR,2003)。离子毒害主要为大量的Na+竞争取代植物生长所必须的K+,而K+是植物体内50多种酶活性所必需的,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也需要K+的参与。同时植物体内积累过量的Na+阻碍对其他营养的吸收,引起营养失衡,离子毒害会抑制细胞内酶的活性、蛋白的合成等,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引起生理生化紊乱;而渗透胁迫主要表现为高浓度的Na+引起正常营养液水势下降,使植物根系很难吸收到水分(MUNNS R,TESTER M 2008)。脯氨酸对蛋白质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防止酶脱水,兼做酶的保护剂(尚庆茂,宋世清等,2006),这可能是脯氨酸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亲水胶体,产生一个可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疏水骨架(Rajendrakumar CS,1994)。,水杨酸(S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信号分子,不仅能调节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过程,在植物逆境胁迫中,具有缓解盐胁迫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抑制的生理作用(丁秀英,张军等,2001尚庆茂,宋士清等2007 Singh B,Usha K.2003)。同时,水杨酸能够促进生菜叶细胞吸水,提高生菜对温湿环境的抗逆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解决盐胁迫生菜能够在外源物质(脯氨酸、水杨酸)调节下能够正常生长,提高生菜的产量和生菜对盐胁迫的响应,最终解决在盐碱和滩涂等地方生菜能够正常生长。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胁迫生菜的专用营养液配方,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含有以下物质:四水硝酸钙945~970毫克,硝酸钾607~650毫克,磷酸二氢铵115~130毫克,七水硫酸镁493~503毫克,乙二胺四乙酸37.2~40毫克,硫酸亚铁27.8~30毫克,硼酸2.86~3.0毫克,硫酸锰2.13~2.8毫克,硫酸锌0.22~0.31毫克,硫酸铜0.08~0.1毫克,钼酸铵0.02~0.04毫克。
上述的配方中,还可以加入盐、脯氨酸、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例如:
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还含有5844~6000毫克的NaCl。
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还含有5844~6000毫克的NaCl、25~30毫克脯氨酸。
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还含有5844~6000毫克的NaCl、27.5~30毫克水杨酸。
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还含有27.5~30毫克水杨酸、25~30毫克的脯氨酸。
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上述配方中同时加入盐、水杨酸、脯氨酸,且它们的配比如下:所述的营养液每升中还含有5844~6000毫克的NaCl、27.5~30毫克水杨酸、25~30毫克的脯氨酸。采用该配方,盐胁迫状态下的生菜,其长势最好,而且丙二醛含量最低,可以有效的降低盐害引起的电解质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7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