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收缩率改性聚丙烯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6738.7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8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翁永华;汪理文;丁贤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06;C08K13/06;C08K9/06;C08K3/22;C08K3/26;C08K3/34;C08K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改性 聚丙烯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丙烯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低收缩率改性聚丙烯材料,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丙烯属于半结晶型树脂,其成型收缩率一般为1.4-2.6%,与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 等无定形材料( 成型收缩率为0.4-0.8% ) 相比要大得多。此处的成型收缩率又称二次收缩率,是指材料在注塑成型后注塑制品和模具型腔之间的尺寸差异。聚丙烯的收缩率控制对其应用范围影响较大,在制品的注塑、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收缩行为,导致制品产生翘曲,局部产生内应力及产品尺寸不稳定。因此,降低PP的收缩率成为改善PP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结晶和取向是导致PP制品收缩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中通常依靠单一组分或单一技术改进很难大幅度控制或降低聚丙烯的收缩率,即使降低了聚丙烯的收缩率,往往也以牺牲材料的其他性能为前提,如聚丙烯的收缩率虽然降到1%以下,甚至达到0.6%,但其力学性能下降较多,对材料的改性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收缩率改性聚丙烯材料,该材料制成的制品尺寸稳定性高,收缩率低,且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非常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收缩率改性聚丙烯材料,由以下按重量分数计的原料制备而成:
聚丙烯树脂40-80份,四脚状氧化锌晶须2-5份,无机粉体10-20份,α成核剂0.05-1.2份,抗氧剂1-5份,高密度聚乙烯5-30份;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共聚聚丙烯K9026,所述共聚聚丙烯K9026在230℃×2.16kg测试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
优选地,所述氧化锌晶须为钛酸酯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修饰的氧化锌晶须,更优选地采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四脚状氧化锌晶须,该修饰方法为本领域常用方法,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优选地,所述无机粉体为纳米级无机粉体和微米级二氧化钛的混合物,所述纳米级无机粉体为纳米级碳酸钙、滑石粉或云母。
优选地,所述微米级二氧化钛的尺寸为3.0-8.0微米。
此处采用微米级二氧化钛主要是利用微米级二氧化钛对紫外光的优良屏蔽作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相对微米级二氧化钛而言对紫外光有更强的吸收),可以改善聚丙烯的耐候性。
优选地,所述α成核剂为芳基羧酸及其金属盐类α型成核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分类抗氧剂、硫酸酯类抗氧剂或亚磷酸盐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低收缩率的制备方法可用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如:
(1)混料:将聚丙烯树脂、四脚状氧化锌晶须、无机粉体、α成核剂、抗氧剂和高密度聚乙烯等原料置于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3-5min,转速1000-1200r/min;
(2)造粒:将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双螺旋杆挤出机中熔融混炼,然后挤出、切粒并干燥,最后得改性的低收缩率聚丙烯材料。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四脚状氧化锌晶须(T-ZnOw)具有高度规整的三维立体结构,可以将其从中心延伸出的4个针状体直接插入聚丙烯内部,相对其他晶须而言能够更好地对聚丙烯进行增强和增韧,同时它的加入也会降低聚丙烯的收缩率,而且用量更少,高密度聚乙烯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聚丙烯的结晶,并以此来降低收缩率,无机粉体的添加同样也可以影响聚丙烯的结晶性能,降低聚丙烯的收缩率,本发明利用以上三者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四脚状氧化锌晶须的添加,不仅大大降低了聚丙烯的成型收缩率,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大大提高;
结晶是聚丙烯发生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选择合适牌号的聚丙烯原料也非常重要,本发明选用燕山石化生产的共聚聚丙烯K9026,其在230℃×2.16kg测试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min,该原料与其余组分的结合能更好解决聚丙烯材料的收缩率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6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