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3699.5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5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祥;苗俊英;冯笑;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209/14;G01N21/64;C12Q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硫化氢 比率 荧光 探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氢荧光探针,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应用;属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
背景技术
硫化氢(H2S)作为内源性气体传感信号分子的一种,充当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清除剂。然而,硫化氢浓度异常会引起许多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唐氏综合症和糖尿病等。因此,定量检测生物系统中的硫化氢引起广泛的关注。
荧光检测法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并能实现对生物样品的实时、在线检测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已报道的硫化氢探针大多是荧光“关-开”型(参见X.Li,S.Zhang,J.Cao,N.Xie,T.Liu,B.Yang,Q.-J.He and Y.-Z.Hu,An ICT-based fluorescent switch-on probe for hydrogen sulfide in living cells,Chem.Commun.,2013,49:8656—8658;Z.-J.Huang,S.-S.Ding,D.-H.Yu,F.-H.Huang and G.-Q.Feng,Aldehyde group assisted thiolysis of dinitrophenyl ether:a new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fficient hydrogen sulfide probes,Chem.Commun.,2014,50:9185-9187;X.-Y.Qu,C.-J.Li,H.-C.Chen,J.Mack,Z.-J.Guo and Z.Shen),易受到检测环境,如检测温度、探针浓度等条件的影响(K.Komatsu,Y.Urano,H.Kojima and T.Nagano,Development of an Iminocoumarin-Based Zinc Sensor Suitable for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Neuronal Zinc,J.Am.Chem.Soc.,2007,129:13447-13454)。然而,比率型荧光探针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开发具有细胞成像能力,而且可以比率检测硫化氢的荧光探针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设计比率荧光探针的一种重要检测机理。FRET过程需要两个条件:1、供体的发射谱与受体的吸收谱有足够的重叠,2、供体和受体之间有合适的距离(约10-100)。香豆素荧光团本身具有较大的量子产率,适合作为荧光供体,半川菁荧光团具有吸收和发射波长较长的特点,适合作为荧光受体。另外,哌嗪作为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连接基团在基于FRET机理的探针中获得应用。然而,如何选择供体和受体,使FRET效率更高,如何提高对识别分子的选择性、灵敏性以及改善其他应用性能(如响应时间、稳定性、透膜性、低毒性等),目前尚无规律可循。基于此,有关基于FRET机理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应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FRET机理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利用香豆素作为能量供体,半川菁作为能量受体构筑FRET体系,这尚属首次。当用香豆素部分的激发波长激发探针的时候,由于FRET打开,探针发射半川菁部分的荧光;当硫化氢存在的时候,半川菁与硫化氢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半川菁荧光团共轭体系断裂,这时FRET受到抑制,再用相同激发波长激发探针的时候,探针会发出香豆素部分的荧光。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比率计型”的荧光响应,使探针的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荧光探针是由香豆素荧光团作为供体,半川菁荧光团作为受体,通过哌嗪联接构筑成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该比率荧光探针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简称CPC):
上述检测硫化氢的比率荧光探针(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由已知方法合成4-哌嗪基苯甲醛和7-二乙胺基-3-香豆素酰氯,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二者加入到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反应得到式(II)所示化合物。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式(II)所示化合物与1,2,3,3-四甲基吲哚碘化盐在乙醇中回流即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3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