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03595.4 | 申请日: | 2015-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3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平;杨纪军;王钧林;丁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座椅 分布 对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不能直观、准确地判定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所述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体压分布图;
步骤2:读取体压分布图的行数与列数;
步骤3:读取体压分布图中所有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并记录总个数;
步骤4:如果上述步骤3得到的总个数为奇数,则判定座椅体压分布不对称,并结束;否则将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及体压中心线在二维图中展现;
步骤5:对于上述步骤4得到的二维图,如果最大压强值分布在体压中心线的一侧,或两侧的最大压强值个数不同,则判定座椅体压分布不对称并结束,否则计算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量化确定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
优选地,步骤5进一步包括:将两侧的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进行两两配对,使得所有两两配对的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高度差的平方和最小。
优选地,如果所有两两配对的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高度差的平方和的最终结果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判定座椅体压分布不对称并结束。
优选地,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为两侧对称的最大压强值所在的位置到体压中心线距离差值之和的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体压中心线为得到体压分布图列数的中心线。
优选地,如果体压分布图为彩色图像,将之转换成灰度图像。
优选地,所述方法基于matlab软件进行。
优选地,如果最大压强值分布在体压中心线的一侧,则调整座椅水平,降低最大压强值所在的一侧。
优选地,如果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超过设定值,则调整座椅支撑结构,局部降低偏离体压中心线的最大压强值所在的坐标位置处的高度。
优选地,利用压力分布测试仪来获取所述体压分布图。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本方法在测得座椅静态体压分布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对被测座椅的体压分布对称度进行直观准确地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说明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体压分布图;
步骤2:读取体压分布图的行数与列数;
步骤3:读取体压分布图中所有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并记录总个数;
步骤4:如果上述步骤3得到的总个数为奇数,则判定座椅体压分布不对称,并结束;否则将最大压强值位置坐标及体压中心线在二维图中展现;
步骤5:对于上述步骤4得到的二维图,如果最大压强值分布在体压中心线的一侧,或两侧的最大压强值个数不同,则判定座椅体压分布不对称并结束,否则计算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量化确定座椅体压分布的对称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本方法在测得座椅静态体压分布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对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对被测座椅的体压分布对称度进行直观准确地检测。
本发明在已有评价座椅体压分布参数:峰值压强、接触区平均压强、总压力、接触面积等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对座椅整体体压分布的对称程度进行量化,以更好地检测座椅的舒适度,并有利于座椅舒适度的改进。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是说明检测座椅体压分布对称度的计算方法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流程图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将体压分布图输入至matlab。可以理解的是,尽管使用matlab软件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或方法来实施本发明。也就是说,只要获取体压分布图,即可以进行后续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3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