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套式稠油输送伴热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03088.0 | 申请日: | 2015-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欣;党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套式稠油 输送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输油管线的一种夹套式稠油伴热管。
背景技术
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于0.943、地下粘度大于50厘泊的原油。随着世界各地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的输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稠油的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所以常温常规输送很难实现。这就需要稠油进行降粘处理了,而大多数情况都是采取对稠油加热降粘的方式来实现的。常用的方式有稠油掺热水降粘,伴热管伴热升温降粘;其中稠油掺热水,加剧原油对管道的腐蚀,以及增加后续加工设备的负荷等等;而常用的的稠油输送伴热,都是采用常规的伴热管进行伴热,而常规的伴热管截面多为圆形,这种伴热管与输油管线呈线接触,传热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热量能被有效利用,大多数的热量都被浪费,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输送过程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夹套式稠油输送伴热管,这种伴热管采用弧形结构,与输油管线呈面接触,大大的提高了伴热过程中的传热效率,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现有稠油伴热管传热效率低能量浪费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伴热管传热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一种夹套式稠油输送伴热管,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夹套式稠油输送伴热管,主要由内管壳、外管壳、半圆侧板、端板、上折流板、下折流板、接口圆管、集液管、活动栓和调紧螺栓组成;其结构特征为: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焊接在折压管壳,上,并保证同名折流板在同一侧,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相间排列,在折压管壳边缘开半圆形开口,留作排液孔用,将弧形管壳焊接在折压管壳上,侧板上焊接接口圆管,侧板焊接在住管体两端用以封口,活动栓通过筋板焊接在管体靠近接口圆管的一侧,再通过活动栓将两个管体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改善常规稠油输送伴热管伴热传热效率低,能量损耗大的现状;(2)传热面积大,热效率高;(3)安装方便,分节设计便于维护,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含主油管整体安装后的截面简图
图2为伴热管截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伴热管内部展开示意图
图4为上下折流板图
图中:1.输油管,2.夹套式伴热管,3.活动栓,4.接口圆管,5.集液管,6.调紧螺栓,7.上折流板,8.下折流板,8-1.下折流板切口,9.内管壳,10.外管壳,11.半圆侧板,12-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2所示,内管壳9与外管壳10保持圆心同侧布置,半圆侧板11焊接在内管壳9与外管壳10的两侧,两端焊接端板12,在端板上部开孔并焊接接口圆管4,在外管壳10下端开孔并焊接集液管5,组成伴热管的桶体结构;根据图3所示在桶体内部布置折流板,上折流板7布置在靠近接口圆管4的上侧,下折流板8布置在集液管5一侧,根据图4所示下折流板8靠近集液管5的一侧切有下折流板切口8-1,用来流通积液;根据图1所示,在伴热管下册焊接调紧螺栓6,在伴热管靠近接口圆管的一侧焊接活动栓3,将两个换热管圆心异侧布置使用活动栓3连接组成一个单元;安装时,将调紧螺栓6松开,将伴热管搭在输油管1上,调节调紧螺栓使伴热管紧贴输油管1,再安装下一个单元,使用接口圆管连接每两个单元;通蒸汽时应使左右两个伴热管的蒸汽主流向相反,保证伴热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30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PE管道通用阀门
- 下一篇:一种液控单向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