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板料应力‑应变曲线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02919.2 | 申请日: | 2015-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董湘怀;刘凯;吴云剑;解焕阳;彭芳;吴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板料 应力 应变 曲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金属材料试验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测定板料面内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及拉压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研究金属板料塑性变形中的包申格效应及拉压不对称性,需测定该板料面内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面内拉压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目前,为获得板料压缩试验数据,多采用类似GB/T7314‐2005中的金属薄板压缩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然而,该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1)该试验方法无法测定板料拉压循环下的应力‐应变曲线;2)试样端面与试验机压头之间的摩擦作用易使试样发生鼓形;3)试样有部分区域未受到法向约束,在试验过程中易发生失稳弯曲;4)试样及装置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
现有技术公开了包括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539253A,公开(公告)日2012.07.04,一种测定板料单向压缩状态下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装置,以及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776550A,公开(公告)日2010.07.14,一种用于管材试样的拉伸试验夹具。但这些现有技术均仅能测定板材法向压缩或管材拉伸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而无法测定面内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测定板料应力‐应变曲线的装置,能够有效测量板料面内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或板料面内拉压循环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板料应力‐应变曲线的装置,包括:夹头连接单元和与之相连的夹板单元;
所述的夹板单元包括:主夹板和与之滑动连接的副夹板,其中:副夹板一端为齿形结构,与之滑动连接的主夹板一端相应的设有齿形凹槽。
所述的夹头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夹头连接块,其中:一个夹头连接块分别与试验机、主夹板相连,另一个夹头连接块分别与试验机、副夹板相连。
所述的应力‐应变曲线包括:金属板料试样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拉压循环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同时对试样宽区与窄区的法向进行约束,防止板材压缩时的失稳弯曲,配合视频引伸计能有效测量板料面内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而主、副夹板能随试样的变形而运动,故又可测量板料面内拉压循环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在试验准备阶段的装配图;
图3为待测试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副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夹头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夹头连接单元1、夹头连接块11、夹板单元2、主夹板21、副夹板22、待测金属板料试样3、销钉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夹头连接单元1和与之相连的夹板单元2;
所述的夹板单元2包括:主夹板21和与之滑动连接的副夹板22,其中:副夹板22一端为齿形结构,与之滑动连接的主夹板21一端相应的设有齿形凹槽。
所述的夹头连接单元1包括:两个夹头连接块11,其中:一个夹头连接块11分别与试验机、主夹板21相连,另一个夹头连接块11分别与试验机、副夹板22相连。
所述的主夹板21、副夹板22设有放置待测金属板料试样的约束区。
所述的主夹板21优选为工字结构,包括:两块宽区约束区和与两块宽区约束区相连的窄区约束区。
所述的副夹板22设有宽区约束区。
所述的宽区约束区为槽型结构。
所述的夹板单元2优选为上下对称设置,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夹持待测金属板料试样。
采用本发明装置进行应力‐应变曲线测试的过程如下:
1)装配:主夹板21和副夹板22按照齿槽结构相互配合连接,装入待测金属板料试样,拧紧螺栓,保证夹板单元2对待测金属板料试样的约束;调整试验机横梁高度,将两个夹头连接块11安装在试验机上并处于一个恰当的高度范围内,将装配好的夹板单元2与两个夹头连接块11分别用销钉4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东莞市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2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