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砖墙面板材粘挂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2217.4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叶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君华 |
主分类号: | E04F13/21 | 分类号: | E04F13/21;E04F13/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砖墙 板材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发泡砖砌成的墙体外墙面进行板材粘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建筑物的美观,墙体表面均需要作表面装饰处理。墙体的表面可以有涂抹涂料、干挂石材或利用水泥粘挂面砖的方式,这些施工方式各有优缺点。实际上,在墙体的表面上也可以采用挂接的方式把复合板挂接到外墙面上,可以为墙体提供保温效果。这需要采用锚固件把板材锚固到墙体上。
普通泥土烧制的砖头能够为锚固件提供牢固的支撑,而目前建筑上已在大量使用发泡砖,发泡砖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但发泡砖本身的密度低,在对发泡砖进行钻孔后,所得到的孔径大小不可控,而且孔壁也不能够为锚固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因此,在对由发泡砖砌成的墙体的表面进行板材挂接施工时,在普通的情况下,设置锚固件显然不能为板材提供牢固的支撑力,一般需要在墙体外表面设置挂架,挂架的支撑力由建筑物的框架提供的,然后再把板材固定在挂架上,实现板材的挂接。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板材与墙体之间的间隔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墙体的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泡砖墙面板材粘挂施工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在发泡砖墙体表面上直接进行大面积的板材粘挂施工。
达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发泡砖墙面板材粘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材,选需要粘挂的板材,并把板材贴在需要粘挂的墙面上;打孔,自板材表面往墙体内打入一定深度的盲孔;注胶,把胶枪枪管的外端部自板材表面上的孔插入,往盲孔中注入粘胶,待粘胶溢出板材的表面后停止注胶;塞锚固件,锚固件的外端部带有盘头部,在粘胶固化前把锚固件的内端塞入到上述的盲孔中,使锚固件上的盘头部压接住板材;找平,对粘胶固化过程中鼓出的板材向着墙体方向施压;填缝,往相邻两板材之间的缝隙处填入填充剂。
所述的粘胶可以是流动性较大的玻璃胶、水泥和胶水的混和物,利用粘胶来实现把锚固件粘固在发泡砖内。填充剂可以是玻璃剂、防水油膏或发泡剂等。在注胶时,粘胶除了能进入盲孔中,还能利用粘胶刚开始的流动性而进入到板材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内,这一方面固化后的粘胶能够保证锚固件牢固地固定在发泡砖内,另一方面,粘胶也使得板材能够粘固在墙体上。在注胶之初,粘胶对板材的固着力有限,锚固件的锚固力能够弥补此时粘接力不足的缺陷,而使板材相对稳定地保持住位置。在找平时,可采用目测、拉线或直角状靠尺测量的方式找出鼓出的板材,可以通过人力对板材进行施压,也可以用榔头敲击的方式使板材到位。在找平时,若没有板材鼓出,则无需对板材采取上述施压措施。
板材的表面被预先加工有透孔,透孔于板材外表面的口部作扩径处理;锚固件被塞入到位后,锚固件上的盘头部位于板材外表面的内侧。
在透孔处于锚固件盘头部的外侧填入填充剂,填充剂和板材两者的外表面平齐。
在塞锚固件步骤中,采用敲击的方式实现锚固件塞入到盲孔中,在锚固件完全塞入到盲孔中前,旋动锚固件,使锚固件完全塞入到位。
选用外表面带有交错布置的分隔条的板材,待上述粘胶固化后,通过敲击板材的方式,探知板材与墙体之间是否存在空鼓现象,在发现有空鼓现象后,在空鼓位置处的分隔条上打孔,该孔延伸到墙体内,利用胶枪往该孔中注入粘胶,待粘胶溢出到板材外表面上后,停止注胶,并清除板材表面的粘胶。
选用的板材,板材的边缘处设有企口,相邻的两块板材上的企口相配合,且相邻两板材企口配合部分与板材等厚。
相邻两板材之间形成有凹槽,在该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加工有插槽,倒“几”字形的联接片的底面与凹槽的底面相贴合,联接片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插槽中;凹槽的底面上加工有固定孔,固定孔延伸至墙体内,自该固定孔内注入粘胶后,往固定孔中塞入锚固件,锚固件的盘头部压接住联接片;最后往凹槽中填入填充剂,填充剂和板材两者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锚固件包括螺钉和套接在螺钉内端侧的塑料材质的膨胀套,膨胀套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凸出的凸体。塑料膨胀套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在塞入锚固件时,锚固件与发泡砖之间的牢固性好,而且在粘胶固化后,粘胶能与膨胀套配合充分,而使得锚固件能够稳定地为板材提供固着力。锚固件也可以是螺栓,或金属的膨胀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君华,未经叶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2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驱动器电路
- 下一篇:具有锁定分体把手的光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