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进气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01811.1 | 申请日: | 2015-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修一;高姓一行;菊池一纪;中野靖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B31/00 | 分类号: | F02B31/00;F02F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进气构造 气缸轴线 内燃机 进气 进气口 气门 气门轴 室内 燃烧 缸膛 门口 燃烧室 方向观察 假想平面 燃烧效率 中心轴线 鼓出部 进气门 开口缘 可开闭 缺口部 旋转轴 月牙状 正交的 直线部 鼓出 滚流 内周 偏斜 连通 开口 干涉 延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缸盖上形成有以具有从沿着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从缸膛的内周向外侧鼓出的月牙状的鼓出部的方式开口于燃烧室的顶部的进气门口、和以使一部分弯曲的方式与进气门口连通的进气口,与伞状的气门部一同构成进气门的气门轴部被可开闭动作地支承于缸盖上,在缸膛的缸盖侧的开口缘设置用于避免与所述气门部发生干涉的缺口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构造中,以燃烧室内的滚流的旋转轴在燃烧室内与气缸轴线正交的方式无偏斜地进行燃烧室内的搅拌,提高燃烧效率。在进气口(53)的靠进气门口(51)的一部分,形成沿着一并包含气缸轴线(C)及气门轴部的中心轴线(CV)的假想平面(VP)延伸的直线部(53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合活塞的缸膛的缸体上,结合在与上述缸体之间形成所述活塞的顶部所面对的燃烧室的缸盖,且在上述缸盖上形成有以具有从沿着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从所述缸膛的内周向外侧鼓出的月牙状的鼓出部的方式开口于上述燃烧室的顶部的进气门口、和以使一部分弯曲的方式与上述进气门口连通的进气口,将与可开闭上述进气门口的伞状的气门部一同构成进气门的气门轴部可开闭动作地支承于所述缸盖上,在所述缸膛的所述缸盖侧的开口缘,设置用于避免与所述气门部发生干涉的缺口部。
背景技术
出于为提高点火后的火焰传播的效率而产生用于在燃烧室内搅拌空气及燃料的滚流的目的,专利文献1中已知有将开口于燃烧室的顶部的进气门口形成为具有从沿着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从缸膛的内周向外侧鼓出的月牙状的鼓出部的进气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7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进气构造中,进气门口接近进气口的外端开口部,空气及燃料在燃烧室内的流动容易受进气口的形状影响,因此,燃烧室内的滚流的旋转轴在燃烧室内会相对于气缸轴线倾斜,这是通过本申请发明者的各种验证而判明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构造,以燃烧室内的滚流的旋转轴在燃烧室内与气缸轴线正交的方式无偏斜地进行燃烧室内的搅拌,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合活塞的缸膛的缸体上,结合在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所述活塞的顶部所面对的燃烧室的缸盖,在所述缸盖上形成有以具有从沿着气缸轴线的方向观察从所述缸膛的内周向外侧鼓出的月牙状的鼓出部的方式开口于所述燃烧室的顶部的进气门口、和以使一部分弯曲的方式与所述进气门口连通的进气口,与可开闭所述进气门口的伞状的气门部一同构成进气门的气门轴部被可开闭动作地支承于所述缸盖上,在所述缸膛的所述缸盖侧的开口缘,设置用于避免与所述气门部发生干涉的缺口部,所述内燃机的进气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口的靠所述进气门口的一部分,形成沿着一并包含所述气缸轴线及所述气门轴部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延伸的直线部。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线部在向与所述气缸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投影图上,以具有关于所述假想平面为对称的形状的内壁面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直线部在向与所述气缸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投影图上,形成于关气门状态的所述气门部的中心、和以对所述气门轴部进行导向的方式设于所述缸盖上的导向筒的中心轴线的所述进气口侧的端部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内燃机的进气构造,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有露出于所述燃烧室的电极部的火花塞以在离开所述假想平面的位置配置所述电极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缸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1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