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用型耕地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00334.7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2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强 |
主分类号: | A01B33/02 | 分类号: | A01B33/02;A01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6 山东省潍坊市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用型 耕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实用型耕地机。
背景技术
实用型耕地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实用型耕地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现有的实用型耕地机存在的缺陷是:传动变速机构中大多只具备前进的档位,没有倒挡,在农田耕作时,若要实现整机倒车会非常费力,不方便操作;传动变速机构中的各个齿轮和轮轴,耐磨性差,传动过程中容易磨损或者折断,使用寿命短;旋耕作业中,变速箱对应的地块容易被落下,耕作覆盖不全面,容易留下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倒挡机构,可轻松实现整机倒车动作,且耕作覆盖全面、使用寿命长的实用型耕地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用型耕地机,包括机架和设在机架上的发动机、变速箱、手把总成,以及旋耕作业机构;所述旋耕作业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轴、固定在动力输出轴上的刀座和固定安装在刀座上的旋耕刀;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设在箱体内的传动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变速机构包括固定安装有拨叉的挂挡轴、动力输入轴、介轮轴、传动轴以及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入轮和换挡齿轮、安装在介轮轴上的介轮、安装在传动轴上的传动轮和链轮;动力输入轴、介轮轴和传动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的壳壁上;所述换挡齿轮为双联齿轮,包括一挡齿轮和二挡齿轮,与动力输入轴花键配合,拨叉设置在一挡齿轮和二挡齿轮之间;介轮包括一挡介轮、二挡介轮和传动介轮,它们均与介轮轴花键配合;传动轮和链轮均与传动轴花键配合;其中,一挡齿轮、二挡齿轮可分别与一挡介轮、二挡介轮啮合,传动介轮与传动轮常啮合,链轮与固定在动力输出轴中部的动力输出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还空套有双联齿轮,包括倒挡齿轮和小齿轮,倒挡齿轮可与二挡齿轮相啮合,小齿轮与二挡介轮常啮合。
进一步地说:
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刀座中,位于变速箱两侧的两个刀座向内倾斜,倾斜角度大小为10°~20°。
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保险杠。
所述一挡齿轮的齿数为17个,与之相配合的一挡介轮的齿数为47个;所述二挡齿轮的齿数为20个,与之相配合的二挡介轮的齿数为44个;所述传动介轮的齿数为14个,与之常啮合的传动轮的齿数为48个。
所述动力输入轴的直径为22mm,所述介轮轴的直径为2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传动变速机构中具备倒挡机构,能非常轻松地实现整机倒车动作;动力输出轴上最内侧的靠近变速箱的两个刀座向内倾斜,这样,旋耕作业时,覆盖面全,不留死角;传动变速机构中的各个轮轴加粗、齿轮的轮齿加厚,使其更加耐磨,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传动变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把总成;2-挂挡杆;3-动力输入轴;4-皮带;5-发动机;6-保险杠;7-机架;8-刀座;9-旋耕刀;10-动力输出轴;11-箱体;12-传动轴;13-介轮轴;14-动力输出轮;15-链轮;16-传动轮;17-传动介轮;18-一挡介轮;19-一挡齿轮;20-挂挡轴;21-拨叉;22-二挡齿轮;23-动力输入轮;24-二挡介轮;25-小齿轮;26-倒挡齿轮;27-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实用型耕地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7和设在机架7上的发动机5、变速箱、手把总成1,以及旋耕作业机构。手把总成1设在机架7的后部,所述机架7的前端设有保险杠6。
所述旋耕作业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轴10、固定在动力输出轴10中部的动力输出轮14、固定在动力输出轴10上的刀座8和固定安装在刀座8上的旋耕刀9。所述刀座中,位于变速箱两侧的两个刀座81、82向内倾斜,倾斜角度大小为10°~20°。这样,在旋耕作业时,变速箱下方的地块就不会被落下,不留下死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强,未经张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00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