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及其启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9820.1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6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圆;邹格;王志霞;李金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M7/4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平 逆变器 电路 及其 启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该取能电路的数量为2n,且分别并联在两电平逆变器中功率器件的两端;取能电路包括串联的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功率器件的集电极连接,阴极通过电容器与功率器件的发射极连接;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的启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设定两电平逆变器的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骤2:采用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对两电平逆变器进行触发,当触发完成后向两电平逆变器输出PWM控制信号,以启动两电平逆变器正常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及其启动控制方法,缓解了功率模块和取能电路承受电流的应力,能够有效地保护功率模块和取能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及其启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直流输电采用IGBT器件换流阀,主要有三种拓扑结构:三相两电平换流拓扑,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拓扑(MMC)和级联两电平换流拓扑。三相两电平拓扑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压源换流器拓扑,模块化多电平拓扑可以输出波形品质较高的输出电压波形,拓扑灵活性增强,级联两电平换流拓扑在结构上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拓扑相似,即其桥臂主要由多个具有相同结构的两电平换流器子模块串联构成,其主要区别为在通过IGBT模块串联大幅提升子模块可选择的电压等级。子模块电压等级的提高使得换流器可以达到较高的直流电压。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提出,电网架构朝着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容量方向发展,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技术与多个IGBT串联结合的技术路线才能满足未来更高高压等级需求。多个IGBT串联使用时,由于各串联IGBT内部参数以及开通关断驱动脉冲的时间及幅值存在差异,串联器件之间会产生静态及动态电压不均的问题。针对IGBT串联均压问题,必须设计实时控制和保护IGBT模块的驱动控制装置。目前IGBT驱动控制装置供能方式包括:低位送能和高位取能。低位送能即以设备站内配电系统为能源,通过电能变换和高压隔离,为功率模块的控制保护提供电源。但在高压应用场合下,存在外部绝缘和结构安装等问题,设备的体积和造价都很大,一般用于电压相对较低场合。对于高压场合,由于隔离电压高、变压器二次侧回路多,地面送能方式难度较大、经济性较差,通常采用高位取能。高位取能即从回路直流储能元件取得能量。由于换流阀内IGBT功率模块处于较高电位,驱动控制器一般采用高电取能方式供电。现有高位取能方式常见方式有电流取能和电压取能。电流取能通常利用特制的电流互感器(CT)从有电流的线路上感应电压,电压取能通过并联与阻容电路两端结合电压变换电路获取电压,再采用DC-DC变换技术,实现高低压隔离变换,再加以完整可靠的检测电路、反馈电路、保护电路,最终稳定安全为功率模块的控制保护装置提供持续电源。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IGBT驱动控制装置工作环境更加恶劣,电磁环境恶劣,驱动控制装置采用低位送能隔离困难,需要采用高位取能方式。
IGBT功率模块两端承担主电压和快速电压变化,若驱动不能正常工作,否则会损坏器件。此外,IGBT串联均压控制系统需要稳定的低压直流电源。由于取能电源是从功率模块本身主电路部分取能,换流阀工作前开关器件已经承受了一定的主电压,因此如何保障高位取能电源工作前和故障时功率模块的可靠性成为IGBT换流阀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样需要提供一种IGBT串联的取能电路及启动控制方法,用于更高电压等级换流阀,减小启动浪涌电流,保护IGBT模块,实现换流阀安全启动。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及其启动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两电平逆变器的取能电路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两电平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UDC,以及串联的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所述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均由一个功率模块或由n个串联的功率模块构成,n至少为2;所述直流电源UDC并联在上桥臂单元和下桥臂单元的两端;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功率器件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反向并联在功率器件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9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