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7080.8 | 申请日: | 2015-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敏;王武;王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网 能量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分布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催生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单元可作为有效的并网发电单元,解决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矛盾。然而,这些分布式发电单元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同时,存在单机接入的高成本,低容量和配置不灵活等确定。采用微网形式并入主网是实现整体效益提升的有效方式。
直流微电网相对于交流微电网,具有能量转换次数少,效率高,成本低,无需考虑频率、相位,控制结构相对简单,发展十分迅速。直流微电网包含储能单元,负载,分布式发电单元,变换器等接口。如何实现各个单元质量的能量分配与管理,进行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传统控制方式大多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分层控制策略,该方式在电网正常情况下,能够实现较好的运行,然而实际控制过程中,直流侧电压会偏离理想参考点,直流微网中含有大量的恒功率负载,可能导致直流侧电压波动,进而引起系统不稳定。因此,本专利提出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实现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该直流微电网系统主要由各种负载单元,蓄电池储能单元、分布式发电单元、静态开关、各种变换器接口和并网变流器组成;
模式A为电网正常时,直流微电网并网运行,并网变流器控制直流母线电压恒定,分布式发电单元工作于各自的最大功率跟踪模式,蓄电池储能单元工作于下垂控制模式;此时,分布式发电单元为负载供电,当分布式发电功率大于负载所需功率,多余电量进行并网,反之,由电网提供部分缺额功率给负载;
模式B为并网运行时,电网需要输出的功率超过变流器额定功率,此时并网变流器工作在限流控制,输出电流钳位在最大设定电流值,不能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
模式B’为电网发生短时故障,断开并网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由蓄电池储能装置进行控制;
模式C为直流微电网长期工作于孤岛方式,分布式发电单元的总输出功率小于负载功率,蓄电池运行于放电状态;
模式C’为直流微电网运行于孤岛方式,分布式发电单元输出功率大于负载功率,蓄电池工作于持续充电状态。
五种模式之间的能量管理采用了具体的模式转换策略;A-B模式间切换:若直流电压变化量满足,从模式A进入到模式B,当负载功率减小,使得电网输出功率小于变流器额定功率,并网变流器退出饱和状态;
从模式B切换到模式A,A-B’模式间切换:电网发生短时故障,通过检测并网变流器电流,
从模式A进入到模式B’,当电网故障清除,电网电压恢复,从模式B’切换到模式A;
B’–C模式间切换:进行蓄电池荷电状态检测,当蓄电池需求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或者荷电状态小于40%时,由模式B’进入到模式C,当负载功率小于分布式发电单元功率,蓄电池荷电状态大于40%,从模式C切换到模式B’;
B’–C’模式间切换:进行蓄电池荷电状态检测,当其荷电状态大于95%时,由模式B’进入到模式C’,当蓄电池荷电状态小于95%时,从模式C’切换到模式B’。
各模式切换采用滞环比较器。
为了保证切换过程平滑性,防止各模式之间频繁切换,各模式切换采用滞环比较器。本专利提出一种直流微电网的能量调控方法,实现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本专利给出了直流微电网的具体结构和实现系统运行的五种模式,各模式之间的能量管理采用了具体的模式转换策略,为了保证五种模式之间切换过程平滑性,防止各模式之间频繁切换,各模式切换采用滞环比较器。所提出的直流微电网能量调控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
附图说明
图1直流微电网结构图;
图2能量管理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从事微电网相关领域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直流微电网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各种负载单元,蓄电池储能单元、分布式发电单元、静态开关、各种变换器接口和并网变流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7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统一潮流控制器选址的实用化方法
- 下一篇:波道分流式传输线变压器型避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