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热吸附式干燥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6129.8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斯顿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47;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郭栋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干燥装置,尤其是一种无热吸附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用于进化及干燥空气,并将处理后的压缩空气运用到各个气泵设备中去;大气的空气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水气与尘粒,该水气与尘粒在无处理的情形下会随着空气进入空气压缩机中,并经由管路传输到各使用气体的设备中。这种压缩空气进入到设备中后,会造成用设备及管路的腐蚀、泄漏。特别是目前机械越来越精密,产品的制造要求亦越来越严苛,环境的温度与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和尘粒,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干燥设备,主要有无热吸附式干燥机及加热吸附式干燥机;目前市场上的干燥机使用效率低并且耗电量大,不符合现今世界各国推行的环保节能要求,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能源的无热吸附式干燥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热吸附式干燥机,其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吸附A筒及吸附B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A筒及所述吸附B筒侧面上部及下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圆管及第二圆管,所述吸附A筒及所述吸附B筒通过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二圆管联通,所述第一圆管上部垂直所述第一圆管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圆管下部垂直所述第二圆管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二圆管内均设置有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圆管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的U形管;
所述吸附A筒及所述吸附B筒内均水平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吸附A筒及所述吸附B筒内隔成凹凸形通道,所述挡板之间均设置有干燥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及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切换阀,所述固定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二圆管上,所述切换阀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管及所述第二圆管内。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管于所述出气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邻近所述吸附A筒,所述第二排气管邻近所述吸附B筒。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管及所述第二排气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附A筒及所述吸附B筒与所述第二圆管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中空的矩形状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内分别设置有过滤棉层、载硫活性炭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
本发明的无热吸附式干燥机利用“变压吸附”来达到干燥效果的;由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与压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空气(成为再生气)减压膨胀至大气压,这种压力变化使膨胀空气变得更干燥,然后让它流过未接通气流的需再生的干燥层(即已吸收足够水汽的干燥层),干燥的再生气吸出干燥剂里的水分,将其带出吸附塔来达到脱湿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的完成空气的干燥,吸附剂再生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无热吸附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无热吸附式干燥机,其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其特征在于: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侧面上部及下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圆管4及第二圆管5,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通过第一圆管4及第二圆管5联通,第一圆管4上部垂直第一圆管4设置有进气管41,第二圆管5下部垂直第二圆管5设置有出气管51,第一圆管4及第二圆管5内均设置有切换装置6,所述第二圆管5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的U形管54;
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内均水平设置有若干挡板3,挡板3将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内隔成凹凸形通道,挡板3之间均设置有干燥层31。
切换装置6包括固定装置61及连接固定装置61的切换阀62,固定装置61连接于第一圆管4及第二圆管5上,切换阀62通过固定装置61设置于第一圆管4及第二圆管5内。
第二圆管5于出气管5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管52及第二排气管53,第一排气管52邻近吸附A筒1,第二排气管53邻近吸附B筒2。
第一排气管52及第二排气管53上均设置有控制阀7。
吸附A筒1及吸附B筒2与第二圆管5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8;所述第一过滤装置8包括中空的矩形状过滤网81,所述过滤网81内分别设置有过滤棉层82、载硫活性炭层83;所述出气管5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斯顿压缩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斯顿压缩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6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